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

ID:39725890

大小:66.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0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_第1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_第2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_第3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_第4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5.儿童身心发

2、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

3、.老子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9.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D2.D3.B4.A5.B6.B7.C8.D9.D10.B11.中国古代“外铄论

4、”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12.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A.全面发展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统一要求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4.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15.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1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5、    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1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8.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9.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20.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11.B12.C13.A14.A15.C16.A17.B18.B19.C20.D21.人的自

6、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A.特殊性B.社会性C.创造性D.自觉性22.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2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4.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5.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6.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体活动27.促

7、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A.遗传素质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  D.教育2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9.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30.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