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与教育

身心发展与教育

ID:32899167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身心发展与教育_第1页
身心发展与教育_第2页
身心发展与教育_第3页
身心发展与教育_第4页
身心发展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身心发展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身心發展與教育前言:一、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包括縱向及橫向的兩方面問題:1.縱向:它研究人類一生中重要行為變化與年齡的關係。2.橫向:它研究人與人之間行為的差異現象及其原因。二、希望對兒童及青少年行為發展的了解而達成以下兩目的:1.安排適當的教學進程使之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相配合。2.設計理想的學習環境以利於學生身心的正常發展。第一節發展的意義及通則一、發展的意義甲、意義:指個體在生存期間,因年齡與經驗的增加產生身心變化的歷程。乙、3要點:(1)發展是身心兩方面變化的歷程(2)發展的歷程包括人的一生(3)發展歷程中身心變化的原因有二,一為年齡,二為經驗。二、發展的通則甲、發展是身心兩方面

2、繼續改變的歷程i.身體方面:身高、體重、容貌、體能、健康等方面的生長改變。ii.心理方面:智力、情緒、興趣、態度、自我觀念、社會關係等方面變化。乙、發展狀況乃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i.如青春期年齡的變化(因時代而有不同)丙、早期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i.如在童年培養的習慣,可以維持一生。丁、發展過程具有共同模式(身體發展而言)i.從首到尾ii.軀幹先、四肢後iii.從整體到特殊發展戊、共同模式下仍有個別差異i.如幼兒學會行走的時間不同ii.女生青春期的早晚己、發展的連續歷程中呈現階段現象i.行為發展是連續ii.關鍵期──在某種年齡階段內,對某種行為的發展特別重要。庚、身心需求的滿足是行為發

3、展的動力i.5英國教心專家普靈鎬認為以下四種需求是所有不同類族社會的兒童所共有的:1.愛與安全的需求2.求知與經驗的需求3.讚許與認可的需求4.任務與責任的需求第二節 重要發展理論簡介一、認知發展論甲、皮亞傑的階段論i.基本要義:(一)個人智能的高低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二)兒童智能的發展並非只是知識上數量的增加,也是在智能行為上品質的變變。ii.個體智能發展四個時期:1.感覺動作期(0-2)──手的抓取及口的吮吸。2.運思預備期(2-7)──開始運用語言、文字、圖形等較為抽象的符號去從事思考活動。3.具體運思期(7-12)──開始以具體事例為基礎的邏輯推理。4.形式運思期(11以上

4、)──能運用概念的、抽象的、純屬形式邏輯的方式去推理。乙、布魯納的表徵系統論i.動作表徵期(3以下)──用手去摸、口去嚐,相當於皮氏的感覺動作期。ii.形像表徵期──運用感官對事物所得的心像以了解周圍的世界,相當於皮氏的具體運思期。iii.符號表徵期──能運用文字、數字、圖形等符號來代表他的經驗知識。二、心理社會論甲、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論」(心理性期論)──分五個時期i.口腔期(0-1.5):以口腔的有關活動獲得滿足。ii.肛門期(1.5-3):以便溺排洩解除內急壓力得到快感。iii.性器期(3-7):興趣轉到性器官。iv.潛伏期(7-12):對異性興趣減低,對同性遊伴興趣增強。v.兩性

5、期(12以上):青春期後,對異性興趣再增強。乙、艾瑞遜(Erikson)的人格發展八時期5表格1時期概約年齡危機或衝突理想的發展境界10-2對人信賴與不信賴人對人信賴22-3活潑自動與羞愧懷疑自制與自信33-6自動自發與退縮內疚進取又獨立46-青春期勤奮努力與自貶自卑能幹有成就5青年期自我統整與角色錯亂人格統整生活定向6成人期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成功感情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7中年期精力充沛與頹廢遲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8老年期完美無憾與悲觀絕望老有所終安享天年結論:艾瑞遜的心理社會論說明了兩點重要意義:1.人格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這說明了教育對人的重要性。2.人格發展是循序而進,說明了幼年

6、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二、發展任務論甲、從下列幾方面著眼i.行為發展ii.社會期待iii.教育需要乙、身心發展良好──因為他在某年齡時能適度的做好該年齡應該做的事,就是正常的發展。丙、赫氏列出各期社會所期待的行為:i.幼兒期(0-6)ii.兒童期(6-12)iii.青少年期(12-18)iv.成年期v.中年期vi.老年期第三節 重要行為的發展與教學一、本節討論的重要行為只限三方面:甲、身體與動作的發展乙、社會與情緒的發展丙、語言與認知的發展二、從發展理論的演變談教育功能甲、發展理論演變的趨勢i.從進化論到重演論51.提出者:豪爾2.大意:人類在發展期間,自出生到成熟正代表整個人類過去歷史的重演

7、。3.重演論把人類行為發展限於三個特點:甲、只重在生物的層面。乙、代代重復極少改變。丙、只限於幼稚到成熟的人生前一階段。ii.從生物取向觀到文化因素觀1.蓋賽爾直用觀察記錄,成為當時典型的「常模型研究」。2.米德認為沒有所謂的「狂飆期」,是因為文明社會所造成青年人心理困擾。3.精神醫生指出人格失常或心理變態者,多數不是生理的問題,而是家庭與社會的良環境才是主要的原因。4.人類生理功能的提前成熟,非由於先天遺傳的改變,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