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39722080

大小:167.5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10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霾”樊良树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貍声。《诗》曰,‘终风且霾’”。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

2、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3、。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21-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

4、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摘自《光明日报》)1.下列对“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5、思的一项是()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多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屡屡出现。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貍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D.“终风且霾”是说狂风卷席着尘土,能见度降低,这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经》中的“终风且霾”和《九歌》中的“霾两轮兮絷四马”。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现在轮到中

6、国的城市了。这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的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D.在今天,人类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但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终风且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也有所不同。-21-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使“霾”这个字频频出现。这时的霾与裹

7、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变成了现今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成分的霾。【答案】1.D2.A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从诗歌中却屡屡出现”理解错误,原文中的信息是“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后世的汉语表达不一定都是诗歌”。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