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18351
大小:555.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0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崇儒尚佛,兼收并蓄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D.以法为教、焚书坑儒2.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
2、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认为灾异责任全归于自己一人之身。这从侧面反映出A.汉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皇权神圣化的逐步加深C.君主权力受到有效制约D.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广泛5.右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
3、风格说法正确的是A.“笔画圆弧,富有奇趣”B.“结体扁平,方劲古拙”C.“不真不草,流动奔放”-10-D.“状如龙蛇,钩连不断”6.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普及C.活字印刷的推广D.科举取士的需要7.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
4、误的是8.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A.孟子的“仁政”B.朱熹的“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9.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10.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A.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B.师夷长技成为社
5、会共识C.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D.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11.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10-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12.“此自然规律应用到当前形势,使人们对国家存亡竞争之严重性更加认识。尤其中日战争的失败,并联想到中国民族正面临存亡的危险关键,亡国灭种大祸,可能不免于降临,使他们立刻警惕觉醒。”阐述此“自然规律”的著作是A.魏源的《海国
6、图志》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C.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D.严复翻译的《天演论》13.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D.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14.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
7、价值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15.下图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16.“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但丁D.彼特拉克17.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
8、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