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认识世界
2、、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D.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正确前行就需要一盏智慧的明灯3.天宫一号“熔”归故里,未发现对地面造成损害。2018年4月2日8:15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我们能够通过地面操控系统精确的测量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通过计算机,准确预测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中
3、国科研工作者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这说明①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重要条件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5.《-12-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下列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A.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4、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6.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7.《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了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董卓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曹操的机智体现了①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法的思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8.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C.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D.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9..最近,《马克思靠谱》《马克思是对的》两档电视读书节目“火”了。节目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新的元素让人们重新认识马克思,唤醒了年轻人对马克思的崇拜。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还会崇拜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缺陷,而使自身变得完美无
6、瑕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下列关于“器”与“道”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道”是由众多“器”组成的结合体-12-B.“道”是对“器”的抽象概括和总结C.“器”寓于“道”之中并通过“道”表现出来D.“道”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7、,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8、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