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

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

ID:3969069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9

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_第1页
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_第2页
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解郑树平李清照的《词论》是词学史上第一篇以史带论的词学论文。它在研究了北宋词的形式与特点,评析了词坛名家创作倾向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此论一出,立即受到广泛注意,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毁誉褒贬,意见难以统一。近年来,对这篇文章的研究仍在继续,或辨其真伪,或考其本事,或评其理论得失,或析其观点正误,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这些探索都是十分有益的,不仅加深了对《词论》本身的理解,也促进了对整个词学理论的探讨。但是应该看到,这篇文章在词学史上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它所体现的主题观念及其在词学史上

2、的意义。本文将从这个方面谈一点体会和认识。对于《词论》所体现的主体观念,前人已略有提及。夏承焘先生认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要求保持它的传统风格—这就是前人所谓‘尊体’”。(《评李清照<词论>—读史札记之一》)应该说,“尊体”确是《词论》作者所体现的主体观念,词“别是一家”就是这个观念的产物。联系北宋词坛创作繁荣、词学论争的现实,把它放在北宋词坛的具体背景上进行考察,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词到李清照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词从内容到形式,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从词体方面看已由唐五代的小令发展到长调慢词;

3、从词的表现手法看,也由单薄的抒情发展到以铺叙展衍为能事的叙事、状物、抒情的结合;词的内容也从多倚红偎翠,开始发展为表现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李清照所处的词坛,已开一代之盛,新声竞繁,众体大备,名家辈出,出现了多种艺术风格纷呈的局面;有的以铺叙明白见长;有的以抒怀旷达取胜;有的以婉约清丽为主;有的因富丽精工见称。李清照所面对的词苑,就是这样一片奇花异葩的艺术现实。对于这种局面,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每一个词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创作主张及审美要求,从理论上作出反应。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正是从推崇词体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词“

4、别是一家”的观点,是词学理论发展的结果。理论与实践如影随形,词的创作实践必然产生词学理论。尽管李清照以前的词坛,对词学理论的系统论述尚不多见,但只要把有关词集的序跋,词人的通信,以及散见于词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稍加梳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到李清照时,人们对词体的认识正在由卑渐尊,对词体的要求正在由俗趋雅。我国文学的传统样式是文人的诗文。以民歌为主体的“诗三百”,经儒家阐释和推崇之后,才被尊为经典。而晚出的词,则被视为“小道”、“末造”、“旁行”。词被视为卑体,这是李清照以前词坛的传统观点。这固然与词起源于“胡夷里巷”流行于青楼酒馆

5、有关,也与在理学影响下宋代文人崇古重道的时代背景相关联。词在当时备受轻视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它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反映在对词的称谓上。有的称词为“曲子”,如王灼谓:“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渐兴”(《碧鸡漫志》);又如柳永驳晏殊的责难时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张舜民《画墁录》),从侧面反映了曲子不登大雅之堂。“曲子”之称,始于五代,宋人仍沿旧说,说明他们对这一观念的承袭。有的称词为“小词”,如王安石读晏殊词,笑曰:“为宰相而做小词可乎?”(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有的称词为“诗余”,而且名于书,宋人词集有不少以“诗余”为称。这

6、表示了以词为诗之余的看法。其次,在词的创作上也大都不及写诗作文认真。对于填词的目的,多认为是娱宾遣兴,自愉娱人。如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小序说:“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晏几道序《小山词》曰:“试读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这种佐欢娱人的传统是与《花间集》一脉相承的,“花间”词人多是以婉丽绮迷的笔触,作词以佐酒宴歌席之欢。《花间集·序》云:“则有绮筵工资,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芊芊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北宋词坛。可以说,词在北宋文坛

7、是作为与载道之文、言志之诗鼎足而三的抒情手段存在的,而这时所抒之情又多是男欢女爱、佐欢闲适的情。直到苏轼、辛弃疾,词的抒情才更侧重于家国之愤、经济之怀。再次,在题材上,由于对词的轻视,所以用以入词的题材也多是风月之事,男女之情,遂形成词为“艳科”的传统看法。文人在诗文中不敢写、不屑写的东西便全部涌入到词的这块阵地上。那些写起诗来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人,写起词来也尽塞进些花前月下的私情喁语。如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写文是“正人君子”,作诗是“迁客骚人”,填词则是个“多情种子”。他把在诗文中不能写的夫妻绣房的戏言、闺中调笑写入词中,以

8、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南歌子》)就总体来看,宋人多是严肃为诗文,戏谑作小词的。如胡寅《题酒边词》描写作者写词,往往是是即兴而作,“随亦自扫其迹,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