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

ID:39676426

大小:178.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9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_第1页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_第2页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_第3页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_第4页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牧_遣怀_诗意旨发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9年3月鞍山师范学院学报Mar.,1999第1卷第1期JournalofAnshanTeachersCollegeVol.1No.1杜牧《遣怀》诗意旨发微刘刚许长虹(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鞍山,114005)摘要杜牧的《遣怀》诗历来被人误解为艳情诗,以为关涉杜牧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其实,杜牧的《遣怀》诗是一首咏怀诗,作于会昌二年杜牧外放黄州之时,诗中抒写的是他由京官而外放的不满情绪,诗虽提及他当年在扬州的狎妓旧事,但自嘲之中别有寓意,是在反讥谤毁者发扬州之事为口实实是吹毛求疵,诗歌表意虽迂曲婉约,但只要把诗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中看,寓意还是相当明显的。关键词遣怀放浪扬州逸游晚唐著名

2、诗人杜牧有首《遣怀》诗,流传颇广。诗云: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关于这首影响广泛的诗,自古而今,多被误解。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说:“余尝疑此诗必有谓焉。因阅《芝田录》云:牛奇章帅维扬,牧之在幕中,多微服逸游。公闻之,以街子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以纵逸为戒。牧之始犹讳之,公命取一箧,皆是街子辈报贴,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方知牧之此诗,言当日逸游之事耳。”自胡仔考定此诗本事以来,这首诗就一直被研究者目为艳情诗。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此诗着眼在‘薄幸’二字。以扬郡名都,十年久客,纤腰丽质,所见者多矣,而无一真

3、赏者。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而仅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诗人忠厚之旨。”且不计俞氏“十年久客”之说之误,单就其对诗旨的阐发而言,俞氏认为;此诗主旨在于忏悔往昔如梦的放浪生活,而诗人“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而反躬自嗟其薄幸”,忏悔中更显出诗人性格的“忠厚”之美,从前代对此诗理解看,虽然他厚赏杜牧的“忏除绮障”的过而能改之举,肯定杜牧为人的“忠厚”之情,但前提仍是将此诗当作艳情诗对待。直至当代,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学史著作以及评析文章提及此诗,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此诗唯言艳情,或批评曰格调不高,或警示曰是杜牧诗中的糟粕。对于此诗,似乎已“盖棺定论”了。其实,杜牧的《遣怀》诗虽关乎他在扬州时的浪

4、游经历,但并非抒写艳情。以诗题而论,此诗当是咏怀之作。诗题曰:“遣怀”,其中“遣”字无疑是“排遣”之义,在这一字义的限定下,在“遣怀”语境中的“怀”字的所指范围相应地缩小了,其所指当是一种苦闷、忧收稿日期:1998—03—1832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卷郁、悲愁、懊恼的情绪,而决不是与之相反的愉悦、快乐、欢喜、留恋的情绪。这说明《遣怀》的诗,与《咏怀》、《感怀》不同,不像《咏怀》、《感怀》诗那样可以表现各式各类的情怀,而只能表现诗人要极力排遣的,使诗人感觉不快的情感。既然如此,那么诗人作此诗究竟为何而颇感不快呢?这便是释解杜牧《遣怀》诗的关键。从此诗显层次的表象内容来看,令诗人不快的好

5、像就是,诗人往昔“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如梦的浪荡扬州的生活,和因此而“赢得”的“薄幸”的颇不雅观的名声。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杜牧在扬州时确乎有过与歌妓舞女交游的经历,但杜牧并不是薄情的放浪士子。有诗人离开扬州时写给一位歌妓的《赠别二首》为证。其一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二曰:“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两首诗,前首极赞女子的青春美貌,后首则苦诉离别情愫。从后首抒写的离情来看,诗人之于女子依依惜别之情颇深颇浓,而女子之于诗人却只有一丝淡淡的感伤。我们从中看不出诗人薄情的任何迹象。

6、杜牧还有一首《张好好诗》也很能说明问题,诗序说:“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似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环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诗人对一位曾经相识而后来沦为当垆卖酒的歌女尚有此情感,“薄幸”之责实是莫须有。假如诗人真个因为青楼女子怨其“薄幸”而懊恼忧愤,那么他何以在“青楼薄幸名”前冠以颇为自得的“赢得”二字以自嘲?又何以将扬州那段颇不光彩的经历说成是“梦”?更何以在事过“十年”之后才有“一觉”的大彻大悟?这种种疑点透露的消息,无疑说明诗人是在向读者暗示,此诗的隐层次中大有文章,

7、别有怀抱。据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辟,入扬州幕府为掌书记,是在大和七年(公无883年)四月,而转真监察御史,离开扬州赴长安供职,是在大和九年(公元835)春。《遣怀》诗言:“十年一觉扬州梦。”语中“十年”之说,当为追述阔别扬州的时限。以此推算,此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扬州的十年之后,若以诗人初到扬州的年份计算,是会昌二年(公元842),若以他离开扬州之时计算,是会昌四年(公元844),或在会昌二年与四年之间。按:杜牧大和九年离开扬州,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