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79157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杜牧七绝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杜牧七绝诗在晚唐诗坛上,作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无疑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一、咏史诗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晩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杜牧的咏史诗通常借古讽今,有现实针对性。例如《泊秦淮》中,诗人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
3、,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琥■的警示。又如《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表面写景,但暗喻咏史,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王朝当今崇尚佛老的弊政。其次,杜牧的诗能跳出呆板的陈述史实和抽象议论的陈套,选择史实的某一片断,寓讽意于形象描写之中。如《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
4、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诗人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诗歌以小见大,通过送鲜荔枝这一小事,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不恤民情,只图一己享乐的腐败政治与靡烂生活,这正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内在原因。第三,由于杜牧具有史识,常在咏史诗中表现一些迥异常人的议论,启人深思。如在《题乌江
5、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又如《赤壁》“折戟沉沙
6、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反面落笔,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寓议论于意境之中,议论毫无抽象和空洞之弊端,含蓄有致,通过富于戏剧色彩的想象,把赤壁大战关系吴国命运的重要性表现了出来。二、写景抒情诗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哦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画面上有“菱”和“浮萍”编织成的“绿锦”,又有鸳鸯身披的“红衣”,色彩是多么绚烂;菱叶“透”浮萍,夏莺“弄”蔷薇,鸳鸯“浴”红衣,动作鲜
7、明;“尽日无人”,环境清幽。诗人赞赏夏日生趣图的形象油然而生。又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杜牧不但能写出眼前的优美景色,往往还能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丰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所写的秋景与春色具
8、有同样的魅力,经霜枫叶与二月春花巧妙地连在一起,运用对比的手法,唤起了人们对春光的丰富联想。这首诗写秋景不仅没有衰飒之气,而且是一片红火热烈景象。虽然只是即景写景,没有什么更深的寄托,但它写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是对秋光的一种赞美,通过赞美深秋红叶,表现了诗人高洁兀傲,不同凡俗的情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