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69194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8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_)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一)主备教师万艳红参与教师审核人课时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上的升华,使学生加深对命题证明的认识.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重点
2、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判定,能灵活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解题。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准备课件三角尺圆规等作图工具导学过程一、问题式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称轴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相关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家就来研究它。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1、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2、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三、挑战新知识(一)【基础知识】()1、给出一条已知线段你能画出几个以这条线段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你是
3、怎么画的?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学生一起动手画图,探讨,老师可以课前做个模型,课堂上展示出来更直观,生动。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并引导学生证明这条性质。适当添加一点习题,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推导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判定并加以证明。(可以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给出相关习题,加以练习。(二)课文例题讲解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师生一同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体会做法中每一步的依据。因为CD=CE,DF=EF所以C,F都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判定)所以CF就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课堂练习】1如图
4、,△ABC中,AB=13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BE=7cm,则△ABE的周长是多少?2.教材62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并学会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拓展与延伸(1)如图,求作一点P,使PA=PB,PC=PD。A。C。B。D(2)“P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回去思考这个命题是否成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的集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
5、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猜测发现,培养了学生直观猜测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不会的同学问出来,让会的同学讲出来,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多种方法证明一下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让他们感受一下一题多解的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解题。在讲解例题时,我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来证,避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这可能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
6、,不会及时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解题上拐了弯路,教师在此要适当提醒,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让学生自学教材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然后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尺规作图。教师适时强调写出规范的己知、求作、作法。完后各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教师再针对存在问题强调改正,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各小组讨论:为什么所作的直线就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生在这一环节里对如何写作法可能有一定的疑问,他们可能不能很好地描述出自己如何做出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直到达到预期效果。课堂小结我将以提问的方式进
7、行。这节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又有何感受,还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谈一谈?(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归纳了知识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给出2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并提出一个结论让学生课后思考证明一下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P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8、;让学生的口、手、脑都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因此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学生动起来:手动——进行操行;口动——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脑动——进行积极思考。在数学课中要融入新课标的思想内涵,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