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ID:39668340

大小:31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8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_第4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天津南开翔宇学校林一杉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利用轴对称研究某些最短路径问题.2.内容解析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为知识基础,有时还要借助对称轴、平移、旋转等变换进行研究.本节课以孩子们熟知的动画人物灰太狼“要回家”为载体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后,主要侧重巩固模型基本要素的识别和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羊村”、“狼堡”、“小河”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能在模型中准确识别“两点一线”的基本几何要素;能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能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所求距离最短;在探索最短路径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最短

3、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解答“当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如何在l上找到点P,使AP与BP的和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直线l异侧的两点,与l上的点的线段和最小”的问题,为什么需要这样转化、怎样通过轴对称实现转化,一些学生会存在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困难.在证明“最短”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与所求作的点不重合),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所求作的线段和,这种思路和方法,一些学生想不到.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直线l异侧的两点,与l上的点的线段和最

4、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在证明“最短”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体会“任意”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最近天气寒冷,在户外时,恨不得马上找条近路钻进屋子里,下面展示了学校的平面图,当体育课后,要立刻从操场赶往食堂,你会选择哪条路线?运用了什么数学道理?学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在跑男节目中,率先完成所有游戏环节,得到宝箱者即为获胜,你会选择哪条路线?运用了什么数学道理?学生答:垂线段最短.我们在生活中都追求高效、便捷,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之前的

5、学习中,我们已经简单接触过,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深入探究最短路径问题.设计意图:从身边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最短路径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探究新知问题一:灰太狼从羊村落魄回来,弄得满身泥巴,为了不被发现,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抄近路回家,中途还要到附近的小河洗个澡.(1)若羊村A与狼堡B在小河l的两侧,位置如图所示,请你为灰太狼设计最近的路线.学生回答:作图方法(1)若羊村A与狼堡B在小河l的同侧,位置如图所示,请你为灰太狼设计最近的路线.学生回答:作图方法.设计意图:用身边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为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自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

6、直线异侧两点间最短路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化未知为已知,将新提出的同侧问题转化为异侧问题求解.教师:几何画板同步演示作图过程.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思路和作法.教师提问:我们如何来证明所选取的路线为最短路径?师生活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拖动P’点的位置,分别度量AP+BP与AP’+BP’的长度.设计意图:几何画板的展示更加直观,也容易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利于精神集中,而且动态的过程,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所找到的路径确为最短.为后续几何证明做铺垫.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异于P点)证明出AP’+BP’>AP+BP学生回答: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

7、几何要素为两点、一线.设计意图:总结最短路径模型中的三要素,有利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更快的识别、辨认、应用模型解决问题.(三)应用新知问题二:1.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线段AC上一点,在线段AH上求作一点P,使得PD+PC最短.学生活动:辨别图中的两点、一线.提供不同的作图方法,比较选出最优方案.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要想到可行的方法,更要选取最好的方法,这也是解题中的“最短路径”.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2-5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作法,每小组选出最优方案,到前面给全班讲解.其他同学,听取,提问,改正.2.如图,在等边△

8、ABC中,点H、D分别为BC、AC边中点,AH=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