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ID:39643782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8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_第1页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_第2页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_第3页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_第4页
资源描述: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怀化市中方县中兴学校倪余美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这要求教师树立起教书育心的意识,坚持把实际教学活动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培养学生完美个性有机结合,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完成,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多角度深挖教材中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因素,优化教学内容”、“多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化教学过程”、“多留心学生的作文和周记,在评改中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三个大方面谈如何在语文教学

2、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这要求教师树立起教书育心的意识,坚持把实际教学活动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培养学生完美个性有机结合,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完成。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所选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爱国人物及事迹、种种高尚道德品质、勤劳善学的优良传统、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等,都具有真善美的性质,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文章的德育、美育

3、功能,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追求真善美、厌恶假丑恶的高尚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上进、团结友爱、坚强活泼等健康心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一、多角度深挖教材中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因素,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挖掘。1、借助人物形象的分析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丰富生动且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为了使这些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神态、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分析,借助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对《犟龟》中小乌龟的分析,教育学生要学习它的认定目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对

4、《小桔灯》中小姑娘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对《小巷深处》中“我”的分析,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随虚荣心的膨胀而忘恩负义。对《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分析,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之心,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汉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借助事件的分析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既是知识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一个个生活化、形象化的心理辅导案例。如《伤仲永》中仲永的故事,能使学生明白后天努力与成才的关系,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老山界》中红军冒风雪爬过老山界的故事,能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启发他们乐观地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的

5、老师》中老师举起教鞭打“我”的事件,能使学生理解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3、借助文章中心的归纳“心以文为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思想性很强,我在归纳文章中心时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这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如《背影》歌颂了父爱,教育学生学会感觉到这种爱,理解父母。学习《最苦与最乐》一文,围绕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的论点,教育学生敢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责任。4、借助语意的分析“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迪。《故乡》一文中“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6、路。”这段话启示学生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同时要凭借坚定的信念在摸索中前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力、生活的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的意义》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起很大的作用,启发学生珍惜生命,努力学习,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一、多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化教学过程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心理

7、健康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和越俎代庖,本人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做活课堂,强化学生的心理训练。1、联系生活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确实,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而生活化的心理辅导才有实效。本人分析《我的老师》一文中老师“打”学生一幕时,我要求学生讨论:谁被老师“打”过?你当时和过后的感受是否一样?如何看待老师“打”学生?学生踊跃发言,既活跃了课堂,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慈父般的爱。2.正反结合在心理辅导中,既需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但也要给学生反面的教训。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实施反向思维教学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