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40747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8
《工业设计基础之我见---从“密”到“疏”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密”到“疏”的设计---------浅谈我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大学四年读的是机械设计专业,跟艺术几无关系,选了工业设计基础这门课也并非因为对艺术痴迷,多是考虑到,大四考研时间较少,可以少上几节课。可十分不幸,现在的课程分数只剩下百分之七十的分数可得,不得不强迫头皮细谈一下我对工业设计几乎空白的理解,以期侥幸过关。在我的专业学习的机械设计侧重的是机构和功能设计,工业设计,在我感性认识里,应属于艺术类范畴,比如,手机的外壳是我能感触到的最直接的设计形象,从老式的诺基亚翻盖机但如今的苹果,直板智能手机最终确定了其在手机领域的定位。设计的灵感如同庞杂的基因一般,但真正能成为主流走向应用
2、的设计,一定是迎合大众的需要的,符合人的最适体验的创意。从一个专业课差不多都以及格通过的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机械专业,深入是很难的。但肤浅也有肤浅的好处,我可以从业外人士的角度来给出对机械行业的认识和建议。在高考后的一个暑假里我考取了我的驾照,是C1小车本,(大学三年没摸过方向盘),我在驾校中看到了两种学员,一种是和我一样的C1学员,另一种是自动挡学员。很纳闷为何当初我没有学自动挡,这种感情就像在大学里参加计算机考试中的打字测试不允许使用搜狗输入法一样。为何时代进步了,我们还要去要求掌握旧的、过时的技能,难道在计算机时代的今天还有必要去拎着算盘做算术吗。但认识随着技能的提高有了新的
3、变化,自动挡的人是不会体验到在高速上加速换挡的刺激的。有一种心理方面的需要是高于物理层次的需要而驱使人去追求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事物。诺基亚对商务机和商务人士的定位失误最终使其敗倒,“商务人士对手机功能的需要仅限于接打电话,连短信都很少发”,这是我在去年暑假做兼职时和老板交流时得到的讯息。手机的基本功能的确是接打电话,但有更多人不属于商务人士,商务人士对手机功能的需要也不仅限于通话的基本功能。如同在当代中国,炫富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手机功能的需要远超越其通话功能。手机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我在纳米材料课上的论文自选课题是“纳米材料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在那里我大胆预测手机未来与
4、电脑合体的可能性。设计,在我看来围绕的一切是人,它是一门“ALLFORPEOPLE!”的学科,如果可以不顾人的感受,很多设计是多余的,什么形状的瓶子都可以盛水,什么颜色的桌子都可以用来写字,什么样子的沙发都容得下屁股,但设计是一种超越了基本需求的高层次人类活动。温饱问题解决不了的人或许也有对艺术的追求,但其与实际的应用是有距离的,温饱问题解决不了的时代产生的艺术是时代感受的自然流露,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侧重于艺术家的体验和表达,而今天的工业设计,是艺术与生活的更深层次的结合,是艺术的创造,是大众对精英文化的选择和体验。从设计的主体来讲,设计者是对生活有深刻体会的人,他
5、们能够感受并成功预测到人的渴望,设计者是掌握了一定方法和技巧的人,他们不仅能和有设计需要的人形成“感同身受”的心理契合,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这种需要通过实践的手法变成现实。从设计的对象来讲,领域众多,在我的认识里,工业设计倾向于产品的设计或许还包括服务的设计,如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设计里的功能设计和艺术成分哪个重要的问题几乎是个伪命题,看到一些文章在讨论谁更重要,个人觉得这是个价值的命题,不是真理的问题。对于没有水杯的人,有水杯更重要,对于有很多水杯的人来讲,有个漂亮水杯似乎更重要。还有就是设计的受众,那自然就是人民群众,我觉得即使是为宠物狗设计一件衣服,也一定是为了让其主人看
6、着舒服而做。何为从“密”到“疏”的设计?这是我对设计理念的一种认识。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间的关系最适的状态是“疏”。个人反对一切密度很大的东西,声音太响,气味太重,人群拥挤,速度太快,一切大密度的事物都是人产生压力。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密度的体现。科学表明,我们认为是常识的“开心时就会笑,难过时想哭”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当我们摆好笑的姿势时,我们心情本身就会变得开心,而当我们撅嘴是我们的情绪是有可能变坏的。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因为它使肌肉松弛,当肌肉放松时我们的情绪会变好。当我们不得不用密度大的属性时,我们最好以能使人感受的“密度小”的事物做取代,如水。“疏”还是一
7、种模式,如同流线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把变化做到最少,这是一种平滑的体验传递,如同水的特性,如同人的老人的个性。当我们能够使心态可以随遇而安,少变故,变化之时,生活会达到一种最时的体验。工业产品中的“疏”可以这么做,源于天然,或少做修饰,或重加修饰。前者是保留其原貌,后者是以细致精心的“刀工”复于原始。以人为本的设计,最求的是人最真实的感受,人从哪里来,人在哪里,又复归哪里?那么设计就要追随到哪里。我不是专业做工业设计的学生,但如果是我来做,我会不改我心,学习到的都是工具,体会到的是别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