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7844
大小:1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8
《力学部分(四)压强与浮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总复习:力学部分(四)压强与浮力 撰稿锦州十八中张锦萍 审稿李大武 录入尹航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识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识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研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知识要点 三、典型例题 例1.如图1所示,画出物体A受的重力及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物体A对接触面的压力与它的重力有什么联系?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别是谁?方向
2、如何?大小相等吗? 解析:在研究压力时,要特别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很多情况下,压力的产生与施力物体的重力有关系.当物体置于水平支撑面上,支承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可以从力的三要素及产生原因上加以区别.特别注意物体不是置于水平面上,压力不等于重力.很显然,物体置于斜面上时,对斜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物体A的重力而产生的,但压力不等于重力. 答:物体A受到的重力及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物体A对接触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A受重力而产生的,物体A的重力施加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方向竖直向下,接触面受
3、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A受力物体是斜面,方向与斜面垂直,物体A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不相等. 例2.如图3所示,两个正立方体木块棱长之比2:1,若如图甲放置,则A对B的压力与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压强之比为____,若如图乙放置,则B对A的压力与A对地的压力之比为____,压强之比为____. 解析:求比值是常见的热点解,解有关求压强之比的问题时,关键是搞清楚研究对象,其次是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图甲中,压力之比 压强之比 图乙中,压力之比 ∵ ∴ 答案8:9,2:9,1:9;4:9. 例3.如图4所示
4、,水平桌面上放一盛有煤油的容器,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容器重9.44N,该容器可看作两个正方体的组合,设上部棱长为10cm,下部棱长为20cm,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不总是等于液重,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压力时,应先用P=ρgh算出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水平放置时,F=G总,再利用求桌面受到的压强. 解:(1)由P=ρgh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油g(h1+h2)=0.8×103kg/m3×9.8N/kg×(0.1+0.2)m=2352Pa
5、 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底=P·S2=2352Pa×(0.2m)2=94.08N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例4.如图5所示,在容器中装入15N的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 A.大于15N B.等于15N C.小于15N D.无法确定 解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ρgh,容器底的压力F=P·S,比较液体重力G与压力F的大小关系:式中,V是15N水的体积,Sh是底面积为S,高为h的柱形体水的体积,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Sh<V,因此,即F<G. 答案:C. 例5.如图6所示,A、B两实心物体静止
6、在水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C.两物体的密度不相等,B物体的密度大 D.两物体的重力不相等,B物体的重力大 解析:两个物体静止在水中,其中A物体漂浮,B物体悬浮,则它们受到的浮力都与其重力相等,但因重力未知,所以浮力和物重无法比较.在这里必须利用比较密度的方法. 因此A物漂浮,所以ρA<ρ液 B物悬浮,所以ρB=ρ液 又因为同种液体,所以ρA<ρB 答案:C 例7.一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N,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6
7、N,这种盐水的密度多大? 分析: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都等于物体的体积,利用这个条件,写出计算物体在水中和盐水中所受浮力的公式,可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设物体的本积为V,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水浮=ρ水gV,F盐水浮=ρ盐水gV ∵ ∴ 答:这种盐水的密度是1.2×103kg/m3. 例8.把一个质量为350g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的水为0.3dm3,这个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 分析:要确定物体的沉浮,需要知道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已知物体的质量,根据G=mg可计算出重力,盛满
8、水的烧杯在物体浸没进去后,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由F排=ρ水gV排,可求出浮力. 解:G=mg=0.35kg×9.8N/kg=3.43N. F排=ρ水gV排=1.0×103k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