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馆史陈列馆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

ID:39634654

大小:8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7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_第1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_第2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_第3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_第4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会馆史陈列馆·项目名称:上海会馆史陈列馆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项目负责人:郑时龄建筑设计:章明、张姿、肖镭项目地点:上海中山南路1551号建筑面积:1  956㎡建设单位:黄浦区文化局竣工时间:2010年4月13日摄影:张嗣烨·上海会馆史陈列馆位于历史保护建筑三山会馆东侧,其所处的特殊位置要求建筑必须在体现文化建筑特征的同时符合风貌保护区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以简洁纯净的形体与立面处理衬托原三山会馆建筑的丰富与变化。·鉴于原有建筑三山会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

2、丰富的历史价值,新建筑必将受到其文化辐射与文脉影响。因此扩建的设计策略定位于在维持原有历史脉络与场所精神的前提下,谨慎处理新老建筑之间若即若离、和而不同的相互关系。·对理念性改造的文化认知,对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鉴于原建筑三山会馆院落式与内向性的空间组织、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新建建筑也相应地取外部严谨质朴内部活跃生动的原则,以现代的功能要求、构造与材质重新建构具有中国传统意韵的空间意向。它以简洁而序列化的外观元素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象相呼应,它通过立体化的纵横交错的连续屋顶,体现传统建筑灵动的屋面体

3、系;同时,它又以简约明快的手法彰显了现代建筑形态生成的逻辑性与思维过程。·对深层表皮的全新诠释,对城市空间的再生实践鉴于原有建筑采取的清水砖墙、木构与涂料相组合的表皮形式,不同性质的材质通过传统的方式相关联,形成了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因而新建建筑的设计策略定位于以全新的现代材料重新诠释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而不拘泥于对传统材料与构造方式的沿袭或搬用。采取定制陶板替代原有清水红砖,在维持原有色彩、肌理、质感的同时更为精致,并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拼接与组合方式。·项目采取金属板材屋顶取代原有小青瓦屋面,有

4、利于屋面的保温节能,并有效利用顶面采光,为展厅室内提供舒适科学的自然光源。同时,定制半开放陶棍幕墙替代原先的封闭式围墙既形成了空间界面与分隔又形成了朦胧的传统意境。通过形态抽象与元素提炼,传达出既现代简约,又透射传统韵味的建筑风采。·这是一次理念性改造的再生实践,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筑个体的更新与改造范畴,更是城市肌体不断更新与激发活力的有益探索,是建筑及城市文化价值的再开发与再利用。特殊基地环境文脉下基于传承的创新原则可能是我们向历史与城市致敬的最佳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