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

ID:39631771

大小:6.98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7-07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_第1页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_第2页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_第3页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_第4页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变形模量Ev2和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 操作培训与技术交流资料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2006年1月目录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部分)二、变形模量Ev2测试原理与操作要点三、变形模量Ev2测试仪AX01使用说明四、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原理与操作要点五、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仪ZFG使用说明六、地基系数K30与变形模量Ev及动态变形模量Evd的测试与对比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部分)2术语变形模量Ev2:由平板荷载试验第二次加载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Evd:由落锤冲

2、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差异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桥或路隧连接处的沉降差。折角: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基与桥梁或隧道间由于过渡段沉降造成的弯折角度。4路基4.1一般规定4.1.1路基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施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4.1.2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长路堑和高大挡土墙。路堤高度原则上应大于基床厚度。一般路堤填

3、土高度不宜超过8m。4.1.3路基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基地质状态和填料的工程性质,为地基和路基结构物的变形状态评价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地质勘察横断面沿线路方向间距不大于50m,横断面上的地质点不应少于3个。过渡段或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并应在横断面之间作物探检查。4.1.4土质地基路基均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长度大于20m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

4、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式中:——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设计最高速度,km/h。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4.1.5无碴轨道路堤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6~18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4.1.6地质复杂、工后沉降难以控制或地下水位较高、路

5、基易产生冻害和存在其他不稳定因素的路基区段,不宜铺设无碴轨道。4.2路基标准横断面4.2.1路基横断面宽度和布置型式的设计应根据线间距、轨道结构型式、曲线超高设置、路肩宽度、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槽布置、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声屏障基础等因素来确定,并应综合考虑路基防排水问题。4.2.2直线地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4.2.2所示。路基面宽度可参照表4.2.2的规定,4.2.3直线地段路基面形状为梯形,混凝土支承层基础边缘以外设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基床底层顶面及基床下路基面自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4.2.4

6、无碴轨道路基一般不考虑曲线加宽,当轨道结构和接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4.2.5正线区间路肩范围内设置的其它附属工程,包括接触网支柱基础,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及声屏障基础等不得影响路基的稳定和排水。设计最高速度(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2004.48.613.02504.68.613.23004.88.613.43505.08.613.64.3基床4.3.1路基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表层厚度与无碴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的总厚度不应小于0.

7、7m,底层厚度为2.3m。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以外的路基面应设防排水层,采用厚5~10cm沥青混凝土或C25混凝土。4.3.2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材料规格应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190≥120≥50<18%4.5路堑4.5.1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地段,基床表层应满足4.3.2的要求;

8、处于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土质及压实标准不满足4.3.3的要求时,应作处理。4.5.2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岩石面作成4.2.3中要求的形状,对凹凸不平处应以强度不小于C25的混凝土填平。4.6.3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取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厚度渐变过渡。4.6.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