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201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30
《中印两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比较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专业:国际经济贸易题 目: 中印两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比较分析 引言外包(outsourcing)一词是由Garryhamel&C.K.Prahaoad(1990)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正式提出的。公司应该把资源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把一些非核心的业务交由其他的专业机构完成,实现公司的效益最大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软件产业外包为代表的服务业外包日益成为新兴的外包领域,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的制造业外
2、包。综观现今的国际软件产业外包市场,中国还处于比较弱小的地位,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接包的业务层次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第一大的软件外包接包国。赛迪顾问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印度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31.7%,而我国仅为25.8亿美元,与印度有着10多倍的差距。本文在明确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外包出口差距的同时,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如何发展软件产业外包出口提出对策和建议,这将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3、工作。一、国内外软件外包的相关研究软件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中,软件外包已成为继制造业外包之后一个新的热点,从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大有赶超制造业外包之势,因而,也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由于软件外包还是一个相对的新生事物。研究它的文献总量还远远不能与制造业外包相提并论。从研究方向看,主要有探讨软件外包产生的动因以及软件外包出口以及竞争力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一)国外研究现状71.软件外包动因的相关研究学术界人士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外包理论,并为他
4、们的理论寻求实践支持。这些理论主要是解释外包发展的动因。关于软件外包产生的动因研究,大致遵循了以往对传统制造业外包研究的思路。IrinaM.hzu(2005)认为外包的思想应该是植根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而将具有劣势的产业交由他国生产,通过交换,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他认为,外包也正是积极经营自己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而放弃自己所不擅长的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收益。Cheon和Teng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存理论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外包进行了解释。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公司在本行
5、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就得具备卓越的产品或较低的成本,而这些优势的取得又取决于资源的卓越性,以及公司配置它们的方式。而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与组织自有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通过外包可以填补资源缺口。格鲁斯曼、赫尔普曼(2001、2002)认为软件外包的原因有三:寻求专业的合作伙伴以满足部分生产要求;向便利的供应商定制满足自身特别要求的产品;不确定的契约环境下发展特殊投资关系的需要。2.软件外包出口的相关研究随着印度软件产业的崛起,外国学者对于印度软件产业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关注的焦点大
6、多集中于印度软件产业外包出口成功的原因,LarryPress(1996)总结了政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积极的产业政策:补贴通信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加强对外合作,资助大学的相关项目等。StanleyNollen(2004),RafiqDassani(2005)关注了国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所带来的积极效果。NagesbKumar&K.J.Josepb(2005)分析了软件园计划对印度软件业的促进作用。S.S.AflIreye(2005)认为印度的软件公司能够成功的一大原因是:能根据客户的需
7、求适时推出新的商业模式,如外包,呼叫中心等等。Ez--comm(2002)特别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对于印度软件产业外包出口的成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StanleyNollen(2004),S.S.Athreye(2005)都认为印度的英语语言优势也是它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3.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7最早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Smith(1776)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从生产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认为一国应该生产该国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换取本国必需但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Ric
8、ardo(1817)将绝对优势理论发展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即使某个国家的产业不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与其他国家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也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随着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国家竞争力的范围和内涵不是简单地可以用生产指标来表现的,Hcckschcr(1919)与Ohlin(1933)分别阐述的资源禀赋学说(H-O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竞争力的研究开始注重生产投入要素的资源禀赋衡量和比较。Schnmpctc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