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1713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点击数:51次 录入时间:2013/8/313:20:00 编辑:walter-75[宣传赚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辅导。河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笔者就此谈谈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
2、教育知识的认识。 思想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学生的质疑。 1.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注重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形成平易近人的形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充满信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爱”的品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态度、语气和蔼;对学生阐述、提问都要认真倾听,并且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论简单与否,都应耐心
3、、得当地予以解答。如:在刚讲完权利时,一名学生问:“是否每个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个问题已经讲过了。学生再次问这个问题,我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又给学生讲了一遍。之后,在跟该生谈话时了解:那堂课他没有认真听讲,但知识都已掌握了。我对他做了鼓励工作,他表示今后一定努力。这样,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2.创设教学情境。具体的情境总能唤醒人们,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创设模拟、动态的教学情境。如:讲人格尊严权、肖像权时,把生活中的问题以故事(案例)形式提供给学生探索;讲生命健康权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故事情节,并提出探究问题。这使学生在情境
4、引导下,有如亲身经历,从心理上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从而乐意探究学习。 3.培养学生“问”的意识。“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问”的意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教会学生分析提问、综合提问等学习技巧,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如:师生、生生的互问、互辩和讨论等。当然,对学生提出的有力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这种质疑将成为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思维和个性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包括激发兴趣、培养兴趣。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根据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尽一切可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权利时,如果教师将公民的权利一一讲解,就成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讲授和接受,这样,学生会感到厌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巧搭桥,妙铺路,促使学生将知识迁移与实际相联系。教师的引、问要精彩。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兴趣引导下获得知识。 2.因势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从一点一滴、从细微之处着手,悉心培植起来的。这要求教师注意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讲隐私与隐私权时,先从探讨生活中的秘密入手,进
6、而引出要探讨的主题——隐私,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隐私”与“丑事”这两个概念。这样在比较中,学生兴趣高涨,愿意探讨,各抒己见,对知识的体会更加深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耐心细致的习惯。思想品德知识的获得和巩固,需要大量的时间阅读、理解,在生活中进行训练。如: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或和解,或调解、仲裁,或诉讼等。这就要求学生有耐心,视情况做冷静的分析,不能心浮气躁,要善于克制、约束自己,养成耐心、细心的习惯。 2.总结的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使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如:学完每一章节后,都让学生回顾本章节所学,这既加深
7、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完整有序的知识框架。 3.思考的习惯。换言之就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探讨更佳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沿不同方向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你发现别人盗用你的物品,怎样做才更加合理?当你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会怎样处理?等等。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多方面看待问题,进而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四、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材中和生活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恰当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