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ID:3958834

大小:186.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6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_第1页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_第2页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_第3页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_第4页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范丹(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浙江杭州311300)ResearchontheNewGenerationofMigrantWorkers’PsychologicalContractstatusandManagementCountermeasure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FANDan(ZhejiangA&FUniversity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angzhou311300)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民工荒”背景下,劳资双方的期望和诉求发生新变化,本文

2、以浙江285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全面考察了他们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类型和双方责任义务的履行和破裂情况,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履行状况;破裂状况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post-financialcrisiseraandlaborshortage,employersandemployees’expectationsandrequesthasbeenchanged,with285newgenerationofmigrantwork

3、ersinZhejiangasobject,thepapermadeuseofpsychologicalcontractquestionnairesbymyself,comprehensivestudyoftheirpsychologicalcontractcontent,structure,type,andbothsidesobligations’fulfillmentandbreach,thenputforwardmanagementcountermeasurebasedonstudyresults.Keywords:newge

4、nerationofmigrantworkers,psychologicalcontract,psychologicalcontractfulfillment,psychologicalcontractbreach引言: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后出生的,拥有农村户籍的进城务工或经商的青年,占到2亿农民工人数的61.6%(《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呈现出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三高一低”新特征(王春光,20

5、01)。问题”,同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课题组,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后危机时代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和思想状况等展开专题调研,充分反映中央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关注。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呈现“三高一低”的新特征[1],更注重自我、权益保护和发展前途,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逐步提高,金融危机过后经济虽回暖,但劳资双方利益博弈却更加剧烈,双方期望和诉求发生新变化,雇佣双方原先形成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加之新《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劳资关系有更加紧张的趋

6、势,企业要想缓解双方矛盾,管理好这批青年农民工,就必须对他们的内心期望和诉求有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1.文献回顾20世纪60年代Argyris在《理解组织的行为》一书中首次使用“心理的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workcontract)来描述一个工厂中雇员和工头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员工和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2]。1962年,Levinson等人注意到“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在《管理与心理健康》一书中称之为“未书面化的契约”(unwritten

7、contract),指组织与雇员之间相互期望的总和,强调产生于双方关系之前的一种内在的未曾表述的期望[3]。“古典学派”认为心理契约的研究有两个视角:组织心理契约和员工心理契约,以Levinson,Kotter,Schein,Guest,Conway,Herriot&Pemberton等学者为代表,重点在对员工和组织间相互要求,如组织对员工的理解、认同、工资保障和长期雇佣,以及员工对工作的胜任和忠诚等方面的案例研究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Rousseau学派”提出心理契约狭义定义,“员工单方关于雇员和组织之间交换协定的个体信念”

8、[4],她首次从实证角度对129名MBA毕业生的心理契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7项“组织责任”和8项“员工责任”[5],反映了雇员信念中对双方责任共性的一面,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成为后来国内外实证研究的基础,Robinson(199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