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

ID:39581324

大小:50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_第1页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_第2页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15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 一、实验目的了解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形态,掌握水泥熟料的岩相结构以及显微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主要的矿物组成为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和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在熟料中常固溶少量的MgO、Al2O3、Fe2O3等物质,又被称为A矿。A矿在单偏光显微镜下为无色透明的棱柱状晶体,Ng=1.722±0.002(Na),Np=1.718±0.002(Na),Ng-Np=0.004–0.007,Np近于平行C轴。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干涉色为一级灰白或深灰,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2、,光轴角2V=0-5°。在反光显微镜下,用1%NH4Cl溶液侵蚀光片后,A矿呈兰色,用1%硝酸酒精侵蚀光片后,A矿呈棕色。图14-1和图14-2是反光显微镜观察到的A矿的形态。图14-1六角形板状和短柱状A矿晶体图14-2长柱状A矿晶体 硅酸二钙在熟料中常是含有Al3+、Fe3+、K+、Na+、Ti4+等离子的固溶体,又被成为B矿。B矿有多种晶型,水泥熟料中的b型,属于单斜晶系,Ng=1.735,Nm=1.726,Np=1.717,Ng-Np=0.018,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干涉色为一级橙黄,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2V=64-69°。B矿在反光显微

3、镜下一般呈圆粒状,用1%NH4Cl溶液或1%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光片后,呈棕色或棕黄色。当煅烧温度高于1400°C,冷却较快时,常形成具有两组相互交叉的双晶纹(图14-3),当煅烧温度低于1400°C,冷却较慢时,形成具一组平行的聚片双晶纹(图14-4),当煅烧温度低于1300°C时,B矿一般不具有双晶。如果冷却时固溶组分分离,会形成花蕾状B矿(图14-5)和脑状B矿(图14-6)。如图14-7所示的手指状、树叶状B矿存在于在还原气氛条件下煅烧的熟料或含硫量高的熟料中。图14-3交叉双晶B矿  图14-4平行双晶B矿图14-5花蕾状B矿  图14-6脑状B

4、矿图14-7手指状、树叶状B矿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铝酸盐矿物主要是铝酸三钙(C3A),因其反射率小又被称为黑色中间相。在单偏光显微镜下C3A无色透明,N=1.710。在反光显微镜下,用1%NH4Cl溶液或1%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光片后,C3A呈暗色或灰色,用蒸馏水侵蚀光片后,C3A呈兰灰色。当水泥熟料的铝氧率大,熟料慢冷时,C3A晶体为四方片状或叶片状(图14-8),当冷却快时,则呈点滴状、点线状和骨骼状(图14-9)。图14-8四方片状C3A图14-9点滴状、骨骼状C3A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反射率大的铁铝酸盐又称为白色中间相,是一系列固溶体,通常用C4AF

5、表示。C4AF在单偏光显微镜下为棕黑色至棕红色,多色性明显,Ng=深棕色,Np=浅棕色,平行消光,二轴晶,负光性,2V=75°。图14-10和图14-11是水泥熟料中白色中间体的反光显微分析照片。图14-10水泥熟料中的白色中间相图14-11白色中间相中的C4AF析晶 实验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A矿和B矿,并结合岩相分析结果,提出熟料制备工艺的改进措施。 三、思考题1.请说出反光显微镜下水泥熟料中四种主要矿物的特征。2.就实验所观察到的显微结构提出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