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ID:39581206

大小:2.8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06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国外居住区规划主要理论与实践二、建国后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发展一、国外居住区规划主要理论与实践1.邻里单位理论2.英国的新城建设3.美国的新城市主义1.邻里单位理论产生背景进人20世纪以后,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使原有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发展的需要,面积很小的居住区内很难为居民设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儿童上学和居民采购日常必需品往往不得不穿越交通频繁的城市道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道路交叉

2、口过多也大大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利速度。另外,汽车交通带来的噪声、废气,使居住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提出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佩里(C.A.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以改善居住区组织形式。“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

3、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者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公里);(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美国的哥伦比亚新城总平面图:上海曹阳新村:北京百万庄住宅区规划总平面图:2.英国的新城建设大规

4、模的新城建设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即1946~1950年兴建的小镇(以哈罗新城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战后发展阶段,即1950~1964年,英国大城市均出现经济复苏,人口迅速增长,内城压力继续增大,但内城已经衰退,新城建设进入高潮,建设量剧增;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以后,新成建设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成为独立完整的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的附属城(代表城市就是伦敦与伯明翰之间的米尔顿·凯恩斯)。“田园城市”的特点:(1)住宅以独立花园式住宅为

5、主,搭配少量的公寓,居住区十分强调绿化和景观;(2)新城开发中自建房屋比例较低,大部分由开发公司统一开发,工业化施工,成本较低,租金比较低廉;(3)开发新城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就业,优先考虑把新增工业、企业项目布置在新城;(4)新城的交通体系采用完全人车分行原则,新城主干路由快速路与大城市中心联系,市区内部有完整的步行系统,可以步行穿越各社区的中心、商店、学校和公共汽车站;(5)新城建设了充足的服务设施,如大规模的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6)新城还预留大片未开发土地以便进一步开发娱乐、休闲等公共活

6、动场所。伦敦哈罗新城规划平面图:3.美国的新城市主义产生背景美国的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和环境恶化产生的。美国城市不仅是工业化初期遗留的问题,更多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的现代主义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等论著掀起了对现代主义城市的的批判,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推崇功能分区的同时,消灭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而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居住区,实际上都是机能

7、不良的地区。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是美国在大都会衰落过程中产生的郊区化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一些低密度的独立住宅,它们沿着树枝状道路蔓延开去,极其浪费土地,并且没有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情味。奠基人与主要理论新城市主义是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其理论来源依旧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是德雷斯·杜安伊与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O

8、D)。虽然设计中侧重有所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传统邻里区开发:传统邻里区开发的重点在城市设计:社区规模是半径约400米(即5分钟步行距离),街道间距是70~100米,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宅和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建布置在人流集散地等。邻里区开发模式:邻里区开发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同样强调混合土地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从交通站和商业组成的核心地区到社区边界不超过600米的步行距离。社区将居住、零售业、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