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59042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测定技术肺弥散功能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定技术肺弥散功能测定肺弥散功能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一)肺的弥散功能肺的弥散是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壁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弥散的途径包括了肺泡气、肺泡毛细血管壁、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红血球及血红蛋白。气体沿着这个途径,根据哪一端的浓度较高进行交换,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是双向的。氧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这是因为氧不易溶解在体液里。因此,当患者弥散功能发生异常时,氧的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在临床上肺弥散功能的障碍可明显影响动脉血氧水平。(二)测试方法(1)CO摄取量法(FractionalCOuptake
2、)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的测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CO吸入量法、单次呼吸法、恒定状态法以及重复呼吸法。 CO摄取量(FUCO)可提供肺部有否发生弥散功能障碍的判断。 测定步骤:受试者呼吸含有少量一氧化碳(0.1%)的气体(FLCO),呼出的气体被收集到另外一个肺量仪或气袋内,几分钟过后测量呼出气袋内CO的(FECO),那么CO吸入量(FUCO)可由下式计算:FUCO=(FLCO-FECO)/ FECO×100% FUCO受受测者通气水平的影响,若受试者分钟通气量低可造成FUCO的值小,甚至在弥散功能正常
3、人也会这样。这种方法并不能测出DLCO,因为测试过程中没有测定PACO。FUCO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筛选方法,即在保持恒定的分钟通气量的基础上,如果FUCO正常,那么受试者的肺弥散功能一般来说是正常的;如果FUCO下降则表明受试者的肺弥散功能有可能受损。 (2) 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MethodSB) 该法最初于1915年由Krtgh报告,以后于50年代由Forster与Olgilive等加以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又称改良Krogh法。 测定步骤:受试者呼气至残气位,继之吸入含有0.3%CO、10%He、20
4、%O2以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受试者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0s以后呼气至残气位。在呼气过程中,气体中水蒸气被吸收,为了保证避开腔气体的干扰,测定是在呼出了头1000ml的气体后开始的,连续测定CO及He浓度。该法测定时化波器上所描绘图形如附图示。为了计算CO弥散量,需测定弥散开始时与屏气后肺泡气CO浓度,后者可测定呼气末CO浓度,代表肺泡气CO浓度,而前者需间接计算求得。 计算方法:弥散开始前肺泡内CO浓度分数(FACOI)可以下式计算:FACOI=FICO×FEHe/FIHe 公式中FICO=吸入气CO浓度
5、分数 FEHe=弥散终了时呼出肺泡气He的浓度分数 FIHe=吸入气He浓度分数肺泡容积(VA)可由下式计算。VA应校正为STPD VA(STPD)=VVC(STPD)/(FEHe/FIHe) 公式中VVC(STPD)=吸入气容积或=测试者肺活量VC(ATPS)×STPD 平均PACO的计算比较复杂,在屏气前(Thold前)的PACO与FACOI和P大气-P水蒸气有关,而复杂的是在屏气时因为CO的弥散而使PACO(即FACO)不是恒定的,在呼气前FACO是呈自然对数形式地下降,由以下公式来表
6、示: FACOF=FACO×e 其中FACOF=弥散终了时呼出肺泡气CO的浓度分数 K值由下式来计算K=DLCO×(PATM-PH2O)/(VA×60) 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算(因为篇幅关系没有详细列出)得出最终的DLCO-SB的计算公式 DLCO-SB=[(VA×60)/(PATM-PH2O)] ×Ln(FACOI/FACOF) 公式中PATM=大气压 PH2O=和水蒸气压,为47mmhg Thold=屏气时间(S) 60=时间单位,将S换算成min Ln=自然对
7、数 FACOI=屏气前肺泡气CO浓度分数 FACOF=屏气Thold后肺泡气CO浓度分数 将DLCO除以VA(DLCO/VA)称弥散常数(diffusionconstont)或比弥散量(specificdiffusingcapacity),以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因素。 当受试者FVC〈2L时,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供测定用的肺泡气,因而不能进行DLCO测定。DLCOSB的测定结果报告需要二个可接受测定值的均值(校正为STPD),二次测定时间间隔至少4min。测定结果认为可接受的条件为:①吸入量≥90%F
8、VC;②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③屏气时间为911秒;④吸气与呼气动作均匀而速;⑤二次测定值需在5%以内。(3)恒定状态法(Steady-StateMethods,SS)受试者以潮气形式呼吸含有一定量CO的混合气体,测定CO摄取速率(VCO)浓度与肺泡气CO浓度(PACO),并计算出D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