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43507
大小:32.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5
《怎样叙写教学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叙写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目中有人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步步深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明确精准的教学目标对课堂定位的重要意义是日益深切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把教学目标置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不得不腾出时间,潜心学习,努力钻研,尽快学会写出明确精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是站在“以师为主”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经过学习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否能观察与检测是没有设定的。经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逐步了解: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除了内容以外,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格式的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即,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行为词语,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学目标定位来源于课程标准。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在具体制订课
3、堂教学目标中,除了基于课标外,还要注意教本的特点(包括单元的绪言、课文后的习题、教参)和所教班的学情。对于一个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来说,要其能明确说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就能做到的,需要老老实实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多次说过,我们是实践者,不能停下来不上课专门去,不可能熟稔了庖丁解牛的技术再去解牛。我们只能在做中学,一边学习教学目标的写法,一边叙写眼前要用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制定时,便用两个问题追问自己:1、是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2、如何观察、测量这个变化呢?这样做未必科学,也未必完全符合教学目
4、标叙写的规范,但至少可以使笼统、模糊的目标向具体明晰靠拢,也起码可以说明你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是目中有人的。二、目的与目标的区别“目的”,常常是一种指针和方向;“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可界说的。而我们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往往会把二者混淆不清,需要弄清楚。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要,其中关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二者的区别:目的:通过电子与电学课程的学习,旨在:1、提高学生对电子与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应用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电子与电学作为一实用科目的兴趣。3、鼓励
5、学生在电子与电学科上发展有关技能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安全的意识。4、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1、描述课程提及的电子器件和元件的特性。2、描述电子器件和元件在简单电子线路上的功用。3、运用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4、设计、制造及测试一简单电子或电路装置和报告该装置的制作过程。5、选择适当的电子或电器元件和仪器来有效及安全地去完成设计作业。6、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细读上面的叙写后,由此回顾多少年来,我们走进课堂开始教学的
6、时候,预设教案可能只是整体的“目的”,而不是具体明晰的“目标”。这是否也应该视为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呢?三、让教学目标可观察和测量前面说过,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来源于课程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需要一个规范的叙写方式来支持,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来有效解构。规范的叙写方式,问题不大,较难的是把一个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并在一定的情境下,将之重构为课时目标是较难的,难在这样做深究起来就要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这一套经院化、严密科学而又显繁琐的理论向大家推广运用,未必有效,也不可能有时间,我们只要不限于学
7、理的论争,致力于探索一种便捷的应用形式,拿出以前的教案对比分析传统叙写方式的问题,展示给老师们,以帮助大家掌握具体操作的方法。现代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说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测量。例如:有位政治老师在新课程改革期中,利用一次对外公开课的机会,他在教研组内展示了“时事沙龙——聚焦伊朗核危机”一课的教学目标。叙写如下:1、学生在时事沙龙的活动后,能了解伊朗核危机的发展概况,初步分析核危机的背景,懂得国际政治生活的一般知识。2、活动
8、后,学生能掌握一些时事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国际热点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学会用国家利益的基本原则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3、活动后,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这位政治老师自认为是一个突破传统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但在讨论中,同事们却提出了以下疑问:(1)知道多少才算是“了解”呢?(2)“初步分析”应分析到什么程度呢?(3)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