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

ID:6021413

大小:3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1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_第1页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_第2页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_第3页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_第4页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初探——“目标导引教学,提高课堂实效”专题研究一、顺向思考逆向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一般来说,教学准备有两条思路:(1)顺向思考:始于教学内容,并据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有时也会考虑评价问题。在课标之前,“教学大纲”时代,大都这样做。(2)逆向设计:则是有了“课标”之后提出的新思路,教师首先将“课标”转换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我国的“课标”已经出台了近十年,应用逆向教学设计,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

2、动要达到的标准。二、教学目标:又称为学习目标,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清目标问题。三、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的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不能把三维目标化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学习目的。四、预设与生

3、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教学的底线。其中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期目标+生成目标。(尽管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资源,实现非预期的目标,成为教学的亮点。)必须注意: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益中必评价的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的(扩展、联系等),教学就走向“无目的”的误区。五、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

4、面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如果用“教师应该做什么”的语句来陈述,在逻辑上讲不通。另一方面,如果教学目标陈述用“教师应该做什么”的语句,那么,只要教师这样做过了,他的目标就达到了。而至于学生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能不能经得起测量与检验,是不得而知的。在叙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往往靠的是经验或是“教辅”资料,比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都很熟悉了。但其实,这些目标一方面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定义,不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另一方面

5、,它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要进行了实验操作,我们进行了数学活动,我们就达到了目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比如制定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有以下两种叙写方式:    (1)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简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这两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以教师为主体叙写的。那么,教师往往就会觉得我已经让学生体会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我已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会呢?反观第二个教学

6、目标,以学生为叙写的主体,明确地表达出了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后要达到的水平,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有目的的安排环节来观察检测是否达到这个水平,从而使教学更高效。六、教学目标要可以观察、检测。   我们经常见到教学目标中出现诸如“理解”“懂得”“体会”这些词语。这些词语是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本身就无法检测观察。这就势必造成课堂行为的无意识,和对课堂生成的无法调控,从而造成课堂的低效。所以,我们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尽可能设想到怎么去落实操作,尽量使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如“说出”、“概括出”、“画出”等。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

7、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这样,教学目标就不会是空洞的。  来看一个实例:A、B两位教师先后上四年级下册新授课《小数的大小比较》。初始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能区分小数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异同。(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两个小数的大小。A教师认真备课后,修订了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说出例题中4个小数相互之间大小比较的过程。(2)通过例题三组数的大小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现整数与

8、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不同。(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两个小数的大小。(4)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可以看到,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比原来具体多了。原来的“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究竟怎样才算掌握,并没有具体检测的依据。而修改后教师能够依据学生是否能够说出例题中4个小数相互之间大小比较的过程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