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38827
大小:1.65 MB
页数:156页
时间:2019-07-05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机及分析化学Ⅱ教学安排(2009级)(32学时)第九章(8);第十章(16);第十二章(4);第十三章(2);总复习(2)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呼世斌,黄蔷蕾《大学化学》傅献彩;《分析化学》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等;期刊:“分析化学”;“大学化学”;“化学教学”;Chapter9分析化学概论1.了解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及试样的制备;2.了解误差的来源,了解消除或减免误差、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掌握置信区间与置信概率的概念及计算;)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4d法,Q检验法);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
2、理,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常见的滴定方式;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计算方法。本章要求重点:2、3、4节;计划学时:7-8学时前言研究分析化学意义何在?它与我们有多远?如:2008奥运会食品安全问题2008-2010三聚氰胺事件2010冬奥会尿检问题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任务: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测定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推测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9.1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定性分析:——“眼睛”——“看”有哪些成分: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所组成,对于有机物质还需要确定其官能
3、团及分子结构。定量分析:——“秤”——称有多少:测定物质中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是多少结构分析:推测物质的化学结构。先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待确定被测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例:食盐Na+、Cl-、Ca2+、Mg2+、SO42-、K+—定性分析NaCl92%以上—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含量及纯度根据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分析对象、测定原理、操作等不同,有以下几种分类: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根据分析目的不同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根据分析对象的属性不同。组成无机物的元素种类较多——通常要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组成有机物的元素
4、种类不多(C,H,O,N,S),但结构复杂——分析的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二、分析化学的分类4.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根据分析原理或物质的性质不同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根据试样用量的不同(见表9-1)和被测组分含量的不同.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法其他分析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分子光谱、原子光谱、其他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分析法气相、液相、薄层、离子、超临界、毛细管电泳色谱热分析法、质谱法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微观无损化主要体现在
5、表面分析与微区分析等方面。如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可分析半径和深度为1-3μm的微区,其相对检出限量为0.1%-0.01%。精确化主要体现在提高灵敏度和分析结果准确度方面。如激光微探针质谱法检出限量可达10-19--10-20g;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自动分析、遥测分析等方面。发展趋势1.由分析对象来看有机物分析无机物分析生物活性物质2.由分析对象的数量级来看3.由分析自动化程度来看常量微量痕量分子水平手工操作仪器自动全自动智能化仪器2008课外作业:查找近期有关本专业的分析化学应用或发展趋势的文章,演讲.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试样的预处理分离及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四、定量
6、分析的一般程序(自学)注意:采集样品应具代表性,采样量合理,对样品妥善保存。液体样品采集——(均匀)不同深度、不同流量处采集样品,混合均匀。固体试样采集——(均匀性差)从不同区域、不同部位多点采样。样品:破碎、过筛、混匀、缩分1.试样的采集与制备气体样品采集——(易变)短时间内多点采样,采样后立即分析“四分法”:把试样转化为适合测定的形式,一般转化为溶液。试样的性质不同,预处理的方法不同。无机物试样——酸溶法、碱溶法、熔融法有机物试样分解——干灰化法、湿消化法农业生物样品——溶剂萃取、挥发、蒸馏、水蒸气蒸馏2.试样的预处理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及评价复杂样品中常
7、含有多种组分,测定其中一个或几个组分时,干扰组分可用掩蔽剂消除;但若无合适掩蔽剂时,可用分离方法消除干扰。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和色谱分离等。被测物含量﹥1%可选化学分析﹤1%可选仪器分析3.分离及测定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定含量;但测定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为此,要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出现的规律,从而采取措施减小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应掌握对实验数据归纳、取舍、判断最佳估计值及其可靠性的方法,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客观真实值。§9.2定量分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