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

ID:39527575

大小:24.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解读[摘要]环境正义直面现实,不仅使我们对环境问题,对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具体内涵有了切实的把握,而且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环境正义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以正义原则为切入点,重新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正义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内在要求。[关键词]环境正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一、“和谐”概述西方国家最早提出和谐概念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研究音乐的过程中发现,基本的音程是和简单的数的比例相一致的,只要音程符合这种数的比例,就能产生美好的效果即和谐。他们使用和谐范畴

2、来指一定的数的比例和关系,这种音乐意义上的和谐观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初。在他们看来,世界的本原是数,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比例,这种关系和比例就是和谐,“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1]。他们认为,和谐体现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善是和谐,美德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这两条格言构成了这个学派的最基本的观点[2]。恩格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这些理论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就象数服从于特定的规律那样,宇宙也是如此,于是宇宙的规律性第一次被说出来了。人们认为音乐的和谐音归结为数学的比例的是毕达哥拉斯”。[3]“

3、和谐”思想在我国也历史久远。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典乐要做到:“诗言志,歌永(通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早在舜帝时代,古人已发现五声、六律六吕、八种乐器的有序配合能产生和谐的音律,而且人与神能藉此达到和谐的境界。《晋书·挚虞传》亦称:“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后来,和谐被借以形容事物和顺,如《左传·襄公十一年》称晋侯“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由于乐律来自对自然之声的发现,古人还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并把万物的差异与互补之平衡解释为“和”。如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古汉语

4、中,和谐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广雅·释诂三》说:“和,谐也”),它原指乐律的调和。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主要就体现在“和”上。“和”在古汉语中,常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如《尚书·尧典》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古汉语中的“和”还可作为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的存在状态,表示顺应、适度、不过分的意思。如《广韵》中的“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新书·道术》则有“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和谐”的当代典籍解释。《辞源》的解释是“协调”。[4]《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5]《新编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古今同义(1)和睦协调;(2)配

5、合适当和匀称。古义(1)动作行为连贯一致;(2)和解。[6]《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解释:和、谐,调,形容词,都可以表示和谐,协调。《广雅》:“和,谐也。”《玉篇》:“谐,和也”。《说义》:“调,和也。”三者区别是:“和”强调配合得融洽;“谐”强调配合得匀称;“调”强调配合得适当。[7]《汉典》则说和谐有四种含义:(1)和睦协调。(2)使和睦协调。(3)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4)和解;和好相处。[8]二、环境正义的内涵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环境伦理学一味追求言说而忽略了现实生活,因此受到了环保实践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挑战,权利和义务的“环境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直

6、接引发了“环境正义”运动和“环境正义”思想。许多学者以及团体参与到这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来,研究和分析环境正义。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理解不同,他们对于环境正义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环保部门对环境正义的界定是:在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适用和执行等方面,全体国民,不论种族、肤色、国籍和财产状况差异,都应得到公平对待和有效参与环境决策。[9]学者Bryant主张,环境正义是有关“由文化规范与价值、法则、规则、行为、政策、以及决断力来支持的永续社区,在此社区里的居民可以放心的在一个安全的、滋养的与有生产力的环境之下互动”。[10]著名政治

7、哲学家罗尔斯顿在其著作《环境伦理学》中说道环境正义主要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环境责任与义务的承担与履行,才能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环境权益得到实现与保障,从而社会才能实现环境正义或公平。[11]在国内,许多学者也对环境正义作了界定:朱贻庭在《伦理学大辞典》认为环境正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地享有清洁环境的权利。二是环境享用的权利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的相统一。[12]国内学者李培超指出环境正义是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公正原则,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人人都能享有公正的资源环境与生存空间,以实现人类在环境权益上的公正。[13]学者曾建平认为环境正义是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