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

ID:39516226

大小:286.10 KB

页数:122页

时间:2019-07-04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_第1页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_第2页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_第3页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_第4页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文化的成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以道儒为主的诸子学观念梳理第三讲:思想文化的成长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春秋战国(BC770——BC221年)历550余年的“大时段”完成了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家天下”的分封制转变为“私天下”的郡县制的“大变局”转化。如果把春秋之前与战国之后的两个王朝拿来比较,即把周幽王的统治与秦始皇的统治作比较,就会发现历史似乎确实有“断层”,尤其在社会政治领域诸如政权的构建、君臣的关系、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等等方面,简直是无法作比。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这就涉及到了历史研究的两个方法论问题: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大时段”论与福柯

2、的历史“断层”论。关于这两大派观点的不同以及争论的激烈,我们不去管它。但是当我们用春秋战国把前后两头的历史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历史在其演进的过程中,既有“大时段”的积累,又有“断层”的飞跃。“断层”出现在“大时段”之后,没有这种“大时段”的“大变局”,就很难感觉到历史的“断层”。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历史“断层”的出现是历史“大时段”所带来的大变局的必然结果;有了“大时段”使“知识考古学”有了意义,有了“断层”说使历史分“大时段”获得了支点。所以说,从历史方法论的角度讲,他们二者应该统一互补,而不是对立排斥。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自从夏启

3、建国以来,中华民族发生“大变局”的时代只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战国,另一个是明末万历后期即17世纪以来到中华民国建立。第一个“大变局”导致了以一姓皇帝的“私天下”取代了贵族共有的“家天下”,第二个“大变局”导致了以代表阶级或阶层利益的“党天下”民国制取代了以一姓皇帝的“私天下”王朝制。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当然第二个“大变局”之后,共产党取代了国民党,时间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前30年主要是斗争,后30年重在建设,现在努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中国化,一心要由大国到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大家有深切的感受,但不是我们讲座的内容。大的外来

4、思想文化对我们传统的影响也有两次,一次是佛教,另外一次是西学。前者是纯思想文化的影响,后者则以先进的文明为载体,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远远超过以前。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春秋战国的巨变,首先是发生在经济领域,牛耕技术与铁器推广带来了农业经济的深刻变革。所有权领域出现了“私田”现象。与之相应,国家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诸如“初税亩”、“作丘赋”等。私有土地的合法化,这从经济细胞方面引发社会结构的裂变。其次,政治上的称霸实际玩的是经济牌,先后出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秋五霸都是以经济实力强大为基础的(宋襄公不信这个理,结

5、果被时代愚弄)。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怎么才能使经济强大?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实行变法改革。这种源于经济而表现为政治的变法运动,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使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使社会的阶级与阶层重新整合。这个过程是对传统社会的解构。第一就是原来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至上王权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亵渎,周天子的君威日渐消弱,乃至名存实亡。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春秋时期是设法消弱王权的时期,战国时期则是新兴君主力争权力独有、威势独尊、处事独断的权威重建时期。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王权观念重新整合的时期。前者是王权解构

6、,后者是君威重塑。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其次是所有的贵族、平民以及奴隶都面临出路的选择。社会阶级与阶层进入重新组合与构建的时期,原来的旧贵族在挣扎着,新兴地主阶级诞生后日渐强壮,农民的队伍在扩大,自由民或挤进小地主的群体,或变成农民,奴隶的群体在萎缩,“工商食官”的传统局面也出现了变化,手工业者与商人摆脱官府自谋生计,推动了经济型城市的快速形成,并使自己慢慢地成为社会的一个阶层——市民阶层。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最后是作为贵族阶层的底层,排在王、诸侯、卿大夫之后的“士”由于社会的动荡而被从尊贵的“学在官府”、“王官之学”的位置上游离出来,进

7、入了“民”的群体,当然士、农、工、商,为“民”之首。这也叫“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吧。不管如何,脱离了官府而游离于社会的“士”阶层的出现,为诸子百家的形成提供了首要条件。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有系统思想主张的不过五家,这一点司马谈基本看到了(见司马迁《史记·论六家要旨》),把它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而名家与阴阳家也只是有些零碎的主张,真正有思想体系的唯道、儒、墨、法四家。但后来的刘歆在《七略》中提出“九流”“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接受这个观点),在司马谈六家说的基础上增加农家、纵横家与杂家,成为“

8、九流”(可惜没能增加兵家而成十家),另外再增加一个小说家成为“十家”。第四讲:思想文化的成长不仅如此,刘歆还提出了诸家出于“王官之学”的说法:道出于史官,儒出于司徒之官,墨出于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