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畚——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户信贷配给与约束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公司金融课程论文1郭红霞11703班学号1107534016摘要:本文参考多篇文献资料,分析了民间惜贷配给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的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惜贷现象”,农村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企业的“惜贷”行为,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更好的克服或
2、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村信贷配给难题关键词:农户信贷;信贷配给;信息不对称引言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得到信贷是农户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正规金融信贷配给问题比较严重。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底,虽然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8%,但在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仍有40%农户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农户所受到的信贷约束远比上述数据显示更为严重。为解决我国农户信
3、贷配给问题,先让我们大体了解一下我国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的基本情况,本文从信贷配给,信贷约束等问题着手,来论述农户信贷配给的问题。一、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现状(一)信贷市场基本情况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响应中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次对农村金融体系“覆盖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
4、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农”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重要性日渐凸显,广大农户对发展生产和提高消费水平的资金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农户分散化、规模小、数量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决定着相对高额的信贷成本,同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考虑到农户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只能满足部分农户信贷需求。(二)样本农户基本情况在一个基于“2000户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的分析,通过对其农户人均常住人口比列、农户收入情况、农户劳动力最高教育程度和平均年龄、农户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机构设置从而满足农户储
5、蓄服务需求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广覆盖”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样本农户中20034户回答了“4您家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私人渠道借款”的问题,其中51.05%回答“不需要”,48.95%回答“需要”。农户信贷需求概率总体较高,借款意愿比较强烈。然而,在信贷供给方面,调查发现,在声称需要贷款的9807个(占比48.95%)样本农户中,9776个农户明确回答了“2006年期间,是否从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或其他银行得到过贷款”的问题,其中仅30%户(31.67%)得到过,而其余的6680户(68.33%)没有
6、得到过。如此看来,正规金融信贷服务的覆盖率是比较低的。这就是基于一项调查而的得出的我国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方面的现状。在进行农户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理论综述之前,首先需要对信贷配给和信贷约束两个相关的概念进行定义。二、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一)信贷配给JaffeeandModigliani(1969)认为,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是指在给定银行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人们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数量。Keeton(1979)对信贷配给进行如下阐述:(1)借款人获得了部分贷款,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全部贷款;(2)一些借
7、款人没有获得任何贷款。StiglitzandWeiss(1981)提出了两种信贷配给情形:(1)在同一类借款申请人中,有些人获得了贷款,而其他的人没有获得贷款,被拒绝的借款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无法获得贷款;(2)存在着看来相同的借款人(从贷款人的角度看),当信贷供给水平一定时,在任何利率水平,他们都不能获得贷款,除非增加信贷供给,他们才有可能获得贷款。StiglitzandWeiss(1981),Townsend(1979)认为,根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次序,可以将信息不对称分为信贷交易的事前(逆向选择)、事中(道德风险),或
8、者事后(状态确认成本)三个阶段:(1)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者了解自己项目的预期收益与风险,而贷款者只知道借款者项目的平均预期收益与风险。如果银行提高利率超过一定水平,只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