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应力》PPT课件

《弯曲应力》PPT课件

ID:39513185

大小:791.1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4

《弯曲应力》PPT课件_第1页
《弯曲应力》PPT课件_第2页
《弯曲应力》PPT课件_第3页
《弯曲应力》PPT课件_第4页
《弯曲应力》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弯曲应力》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弯曲应力Bendingstresses赠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1上一章学习了弯曲内力——弯矩、剪力(计算内力、画内力图)目的:为解决弯曲强度“铺路”地球上的人造结构,弯曲现象最常见,太重要了!如何解决弯曲强度问题?2为此,请回顾一下以往的强度问题拉压、扭转——由应力算强度(已清楚)弯曲——应力(不了解)如何求出弯曲应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第二》3弯曲弯矩M剪力Q?拉(压)轴力N应力内力变形形式构件扭转扭矩T4通过温故,启迪了知新的思路——应力从内力出发亦即由弯曲内力求弯曲应力弯曲问题

2、的整个分析过程: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强度问题刚度问题5本章主要内容7.1弯曲正应力7.2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7.3弯曲切应力及强度条件7.4弯曲中心7.5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这一堂课先效仿前人,探求出来弯曲正应力公式,然后解决弯曲正应力强度问题6知道公式会用,不知推导,行不行?不行。为了由温故——知新,到温故——创新;因此要做到第一个层次:把前人的推导作为创新的案例,予以特别重视,去体会如何提出和解决问题。第二个层次:置身历史当中,想象自己如同前人那样去研究,学会由无到有地去发现知识。于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你将来会解决新问题!77.1弯曲正应力Normalstres

3、sinbendingbeamQM梁段横截面上内力切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函数不知道,2个方程确定不了切应力无穷个未知数、正应力无穷个未知数,实质是超静定问题解决之前,先简化受力状态——理想模型方法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切应力yz8横力弯曲与纯弯曲横力弯曲——剪力Q不为零(Bendingbytransverseforce)例如AC,DB段纯弯曲——剪力Q=0且弯矩为常数(Purebending)例如CD段9以纯弯曲梁为对象研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1、静力平衡(不足)2、变形几何(补充)3、本构关系(沟通)研究思路:温故——创新回忆拉压杆、圆轴扭转问题的研究10梁横截面上的静力

4、平衡方程yzMzMydA正应力分布不清楚——正应力无穷个未知数3个方程解不出来静力不足变形补——下面研究梁变形几何关系11研究对象:等截面直梁研究方法:实验——观察——假定变形几何关系的建立12实验观察——梁表面变形特征以上是外部的情况,内部如何?想象——梁变形后,其横截面仍为平面,且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梁上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透明的梁就好了,我们用计算机模拟透明的梁横线仍是直线,但发生相对转动,仍与纵线正交纵线弯成曲线,且梁的下侧伸长,上侧缩短1314总之,由外部去想象内部——得到梁弯曲假设:横截面保持为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梁上某一轴

5、转过一个角度纵向各水平面间无挤压——均为单向拉、压状态1516弯曲中梁的中性层neutralsurface——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纵面截面的中性轴neutralaxis——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17yzx直线段aa变为曲线弧长为:线应变为纯弯中,纵向线应变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为曲率半径radiusofcurvature为曲率curvature18纯弯中,纵向线应变为:这是变形几何方程——对静力平衡方程的补充可是二者表达的变量并不相同,怎么办?还是拉压、扭转给我们启迪:用本构关系沟通静力平衡方程和变形几何方程即采用郑玄(127-200)-胡克(R.Hooke,1635-1702)定律1

6、9本构关系的运用梁截面上正应力1、沿y轴线性分布2、与z坐标无关3、与x坐标呢?(课后思考)zy什么地方最大,什么地方最小?为了从这个梁横截面(crosssection)应变分布得到正应力分布规律,启用本构关系20体现了本构与变形代入静力方程中yzMzMydA纯弯曲梁正应力公式的得到21类似扭转切应力公式实验力学验证、弹性力学印证了公式的精确性非常成功!22注意——对弯曲应力线性分布的认识,得之不易伽利略(G.Galiieo,1564-1642)的研究中认为:弯曲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出版)因而得不到正确的公式大科学家有时也弄错23正应力计算公式适用范

7、围横力弯曲时,截面上有切应力,平面假设不严格成立但当梁跨度l与高度h之比大于5(即为细长梁)时弹性力学指出:上述公式近似成立截面惯性积Iyz=0推导时用到郑玄-胡克定律,但可用于已屈服的梁截面24方法总结(1)理想模型法:纯弯曲(剪力为零,弯矩为常数)(2)“实验—观察—假设”法:梁弯曲假设(横、纵面)(3)白箱法(“层层剥笋”法):外力内力平衡(力学)本构(物理)变形(几何)(4)超静定解法微分单元体积分应力合成内力横力弯曲应力(5)数学方法(多学科综合法)257.2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