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

ID:39511974

大小:2.78 MB

页数:116页

时间:2019-07-04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_第1页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_第2页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_第3页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_第4页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纲要求: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三、教学目标: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四、重点、难点:1、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一、读懂“诗家语”那么诗歌语言有哪些特征呢?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

2、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地进入诗歌的语境。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周

3、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一、改变词性练中悟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下方山[注][南朝梁]何逊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注方山:六朝时渡口。诗歌三、四两句中“白”“黑”二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诗歌三、四两句中“白”“黑”二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解析

4、答题时要把这两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白”“黑”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解析答案鉴赏方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南,秦淮河东岸,四面等方,孤绝耸立,故名方山,又名天印山,相传是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通淮水处。六朝时,方山

5、为交通要道,商旅云集,也是离别送行的重要渡口。谢灵运有《邻里相送方山诗》,李善注引《丹阳郡图经》曰:“旧扬州有四津,方山为东,石头为西。”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作者这次回家,大概是因为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和急切。他清晨就急匆匆地赶到方山渡口,所见所闻,很是令人抑郁伤感。寒冷的冬天,树叶大都凋落了,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星映落在秦淮河中,随波浮荡,闪射着微弱的光。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隐隐约约,依稀可辨。作者的心情也

6、和这黑暗的早晨一样沉重。在我国古典诗文中,“繁霜”“苦雾”都是用作悲伤忧郁的象征的。如《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开头四句,作者描写霜晨景物可谓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寒鸟”“落星”“繁霜”“苦雾”,景象凄清,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感情。而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归乡,用“鳞鳞”“弥弥”两组叠字,正状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近了,近乡情更怯,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是吉是凶,实难预卜。或许是精神负担太重了,或

7、许是长途跋涉走累了,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也愈加沉重了,这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觉得漫长了。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未到之前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和谐的形式美。古人写诗,有时故意改变词序句序,以达到新奇警人的目的。例如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歌第二句正常词序应为“我扶杖藜过桥东”,但变为“杖藜扶我”,不仅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大大增加了情趣。三、四两句的正

8、常词序应为“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但作者先说身体感觉“沾衣欲湿”“吹面不寒”,再交代意象“杏花雨”“杨柳风”,这一变序,匠心独运,别出心裁。二、变序——改变词序句序又如唐代李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