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03164
大小:3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4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随着大众传播业的迅速发展,媒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成为一种“社会公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美国学者斯坦利?巴伦直言,“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致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媒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更不在话下。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知识,侮辱我们的理智。媒介经常把我们变为最高中标者的廉价商品。媒介给我们下定义,为我们塑造现实。”在我看来,媒介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在
2、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那么,什么是媒介素养呢?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1.7小时,相比2011年提升了1.2小时。新媒体一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一方面又成为了假新闻、快餐文化的温床。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媒介消费的
3、一支主流力量,由于缺乏对大众传播机构传播的信息独立思辨的能力,对这些信息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产生误读、误用以及可能被严重误导,最终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培养大学生们的媒介素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现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快餐式消费、沉迷于虚拟网络、脱离现实无疑很好的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代名词。快餐式消费的漫行,降低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事件就反映出大学生利用网络投机取巧的冰山一角。大学生自身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无意识的养成了浮躁、投机的作风。社交工具、网络游戏的兴起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久久不能起
4、身,拉大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还有众多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被投入市场,这不仅对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极为不利,同时还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使他们迷失在新媒体塑造的娱乐狂欢中无法自拔。新媒体增加了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占用了大量用于现实交往和实践的时间,导致他们的人际情感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与他人的交往沟通能力不断减弱。前有张非沉迷网络游戏两进两出清华,后有桂林大学生通宵上网猝死网吧,许多事例说明大学生对新媒体如互联网的沉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现实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亟不可待的。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为什么低
5、。一方面是新媒体下的快餐式消费:就如萨拉?赫迪所说“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人无须为他人的无知负责”,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并不深入,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快餐盒饭一样,但求填饱肚子不求它有营养成份。在媒介接触目的上,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动机明显,偏好于轻松、愉快而无营养的信息以寻求感官刺激和情绪宣泄。对于新媒体中海量可检索的知识,大学生并未利用它们发展完善自己,反而因其便利、易得,而降低了对自身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养成了浮躁、投机的作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行为还仅仅停留在纯
6、粹的阅读、接受信息上,缺乏对信息理解基础上的主动探讨反馈和评价批判,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服务更是有欠思考。再者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容器人:长时间沉迷在媒体呈现的虚拟世界里,社交工具、网络游戏等应接不暇,大学生开始朝着容器人“进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使世界成为“地球村”,其中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自媒体如博客、微博的兴起,未经专业培训的普通大众也变身传者,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把关机制,新媒体的这种开放性让其中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媒体中,信息无限而注意力有限,多元的传播主体出于各种利益关系,将低俗
7、、庸俗、媚俗的信息投入市场以吸引受众眼球,这不仅对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极为不利,同时还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使他们迷失在新媒体塑造的娱乐狂欢中无法自拔。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选择的纠结”替代了“匮乏的郁闷”。在庞杂的信息面前,大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而不加筛选。在信息轰炸下毫无免疫能力的大学生,成为了信息爆炸时代的容器人。最后是拷贝环境下现实关系的剥离:大众媒介所营造的是一种拟态环境,它通过选择有价值、典型的信息,通过信息的重新选择、加工、重组,重新塑造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环境。它所重构的信息完全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公开的传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接
8、受。新媒体的匿名性为活跃其中的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使其隐蔽的个性得以释放。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占用了大量用于现实交往和实践的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