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

ID:39494016

大小:31.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4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_第1页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_第2页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_第3页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弗洛伊德游戏观点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袁娜娜摘要:游戏是弗洛伊德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人格构成理论的梳理,归纳总结了其理论中关于儿童游戏的观点,并初步探讨了其对学前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促进儿童“自我”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二是疏导儿童的情绪,保持其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关键词:人格构成理论;唯乐原则;强迫重复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义系统化的解释。按照理论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早期的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现代游戏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社会历史学派游戏理

2、论等。其中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中,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学派。[1]虽然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一、弗洛伊德理论概述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并没有成为理论体系,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只占有很少一部分,要了解其游戏观点,就必须从其人格发展理论入手。(一)“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有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冲动所组成的,处于无意识之中,遵循“

3、唯乐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最高层次和理想的部分,代表着人的理性,是社会规则的内化。而“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意识的主体结构部分,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起着调节平衡矛盾的作用,它努力使“本我”得到满足,但又依照社会规则和客观规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调节着“本我”,与之对立,是部分意识的参加者,他的任务是使“本我”与外部世界更好的协调,并采取某种方式转移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本能冲动。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自我”“超我”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人格的整体。他们各自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

4、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他们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是,人格呈现健康的状态;而当三者关系发生错乱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2](二)“唯乐原则”与“强迫重复”“本我”处于人格构成的最底层,与外部世界不发生联系,所以智慧受到一种愿望的支配,即遵循“唯乐原则”。[3]本我遵循唯乐原则的目的就是消除人的紧张,因此可以说本我的目的是趋乐避苦。虽然唯乐原则是作为性本能的方式长久而固执的存在,但是严格的说,唯乐原则

5、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这种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绝大多数的心理过程就必定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弗洛伊德认为,人心中存在一种强迫重复,其作用超过了唯乐原则。强迫重复是被压抑的东西的力量的重复。在强迫重复的作用下所经历的体验必定会使自我感到不愉快,但是这并不与唯乐原则相冲突,因为对于某个系统来说的不愉快,可能同时对于另一个系统来说就是一种满足。[4]二、由弗洛伊德理论引申的游戏本质通过对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游戏是其关注的重点,虽然他关于

6、游戏的观点并没有成为体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归纳总结出以下观点:(一)满足儿童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调节和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儿童能够满足在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满足的愿望。由于游戏是部分与现实相分离的,因此它允许“自我”自由的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要求。游戏作为一种假装的或者想象的行动,可以使儿童用自己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由于承认的压迫和限制不能做,但是对他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儿童期的愿望就是长

7、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但是这种愿望是不可能立刻实现的。[1]儿童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以成人的角色自居,模仿成人的活动,即是他们在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二)宣泄不良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不但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满足的愿望,也能帮助儿童释放因“本我”受现实压制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如紧张等。他认为儿童在游戏中重复每一件真实生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在这样做时,他们发泄印象的力量,并且使自己成为这种事情的主宰。[4]当然,这种印象深刻的事情,并非只会令人愉快,可怕地游戏体验也可能成为游戏的内

8、容。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强迫重复”的现象。“强迫重复”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事件可能是由某种不愉快的刺激引起的,但是其目的是要消除紧张产生愉快或者避免不愉快。[1]在弗洛伊德后期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一岁半的男孩不断重复“丢失”和“寻回”动作的游戏,这可能是对他母亲突然离开不见又重现的补偿。起初由于他手中的玩具不见了,导致他处于被动地位,获得一种消极性体验,但是通过将这种体验当成是游戏来重复,他却因此获得了主动性地位。这个孩子从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