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教案

赤壁赋说课教案

ID:39462414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3

赤壁赋说课教案_第1页
赤壁赋说课教案_第2页
赤壁赋说课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说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说课教案射洪县柳树中学马祖文13982502887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宋代文赋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苏轼无端受屈、含冤入狱,在“乌台诗案”结束不久,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高兴的是当地的官吏钦慕他的才品,任由他游山玩水。《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便是这一时期的绝响。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同到此处游玩。此时明月照水,清风徐徐,白露满江,水光山色与夜月交相辉映,主客酒酣,箫声舷歌,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思古之幽和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文章也就由情入理,由抒情到说理,进而以苏子的对答巧妙的把主旨表达出来,“变”与

2、“不变”的理论以及“物各有主”的观点也就自然天成。此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都毫无斧凿之痕,并与江上的风光和赤壁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既充满诗情画意,又蕴涵着哲理的艺术境界。鉴赏此文我们还可以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联系起来。认真领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品味典雅精美的语言,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隐藏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感情。鉴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掌握诵读要领,背诵并默写全文。(2)积累四字词,如清风徐来、如泣如诉、明月星稀、沧海一粟等;揣摩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等。(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3)品味语言,背诵并默写全文。4、教学难点:(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学习文章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5、教学原则: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6、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领会情感。(2)比较法。比较鉴别,理解思想。(3)讨论法。课堂讨论,辨析疑难。二、具体说教法:1、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

4、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32、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和解题: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

5、家,工诗擅词,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涵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黄冈赤壁矶,并不是三国时孙、刘、曹鏖战的赤壁,那个赤壁在今天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但这里也有孙刘交战的传说。(2)”以文为赋”是这篇赋的一大特点,它不是以整句形式来写的骈文,而是骈散结合,注重声韵美。诵读时应注意句间的停顿、延长和节奏,同时注意叙述句的平缓语调;描写句的意境把握;抒情句的感情韵味。二、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

6、变化。教师提示:第一自然段“间”“天”“然”“仙”押韵,文中五段共换了五次韵。第二环节:(1)全班齐读,听学生读时出现的问题。(2)教师范读,注意情感的把握。(3)请五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4)学生听朗读磁带,再次从字音、节奏、情感上把握。之后,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不兴:兴起;一苇之所如:主谓之间结构助词;浩浩乎:广阔辽远的样子羽化而登仙:顺承连词,不译;相属:相劝;未尝:不曾;往:

7、流走属客(zhǓ)少焉(shǎo)和之(hè)蜉蝣(fúyòu)无尽藏(zàng)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教师板书: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乐)写景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悲)抒情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悲)抒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乐)议论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乐)议论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教师小结:游景乐(以景动人)“水月”歌情悲(以情感人)问理喜(以理警人)第五环节: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3(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2)分析主客的形象

8、,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第二课时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