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57211
大小:26.5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3
《《自卑与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传播学老师冉华讲课,讲到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包括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霍夫曼,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还有心理学家卢因。老师告诫我们要多读书,要广泛的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文科理科不要分的太清,这些都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接着她就开始带着我们神游了。她的本科专业是文学,于是第一站就是文学,提到了好多人名,三大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于是又到了俄国,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托氏和陀氏,还告诉我们要多读长篇和大部头,里面装着人性的种种和人生的种种。说完文学,她提到了人类学和社会学,PPT上呈现了一个人类进化的过程图,从原猿到森林古猿,从我们的祖母露
2、西,到能人,直立人,智人,以至于最近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这些知识的获取和得到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可是人类的好奇和一些高尚的目标却不断的推动着一些有着执念的人不断探索的,然后她顿了一下,然后表达对于这些人的真诚的敬意。接着,她扯到了经济学,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扯到了理科科学,她没有推荐,只是建议我们平日里多看一些论文,了解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接着转到了心理学这一领域,她就推荐了阿德勒的这一本《自卑与超越》。2.老师推荐书,我们来看,这样的过程让我觉得有点像,小时候妈妈喂我们蛋羹,她总是把蛋羹放到嘴里试试温度,然后才给我们吃。可以清楚的看到,
3、每个老师都有推荐图书的习惯,这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分享知识的快乐是享用不完的;第二,从书本上获取观点和知识更高效。而老师的任务则是给我们一个框架,给我们观念和思路,就像妈妈帮我们试了蛋羹的温度和味道。最近,我不断的激励着自己去读书。但是原因并不在于我突然顿悟了读书的好处,而在于周遭环境对我的影响,以及我自身的恐惧。首先,整个人类社会,或者至少媒体社会不断地鼓励我们读更多有用的书,通过完成这一心理和身体上的动作,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其次,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也是如此,但是有别于社会,这两者也许更加注重的是能力的获取,知识的增加。正如一个拼命挣钱的人,也许他缺
4、乏的不仅仅是金钱或者是安逸稳定的生活,更是一种安全感和尊重。所以我们读书的原因也许是:读书能够给我一种安全感和尊重感,让我能够接受爱,进而去爱。但是,不幸的是,很可能有另外一种状况,就是说,我们为了排遣孤独和不满,而读书仅仅是更自我的一个对话过程,拿着书,用眼睛看也许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行为。3.不明就里的读书反倒是有害的,正如一块田里洒满了种子并不一定能结出果实。正如上一段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我担忧着自己的读书成为了符号化的动作,书中的经验和知识不能成为我人生经验的一部分,不能为我增进一点点的幸福,反倒让我成了一个吸大麻的人,沉醉于知识的毒品。我想到了先前老师讲
5、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在幸福的道路上,在品质锤炼的田野中,程度之分是最重要的,保持生活天平的稳定。从小就知道高尔基经常说,读书的时候要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可是我也听说过,由于选择困难症,死在两堆草料前的那头驴的故事。我现在也有这头驴的困境。所以如果让我梳理一下我在读书时的困境的话,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心态:为了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作用,对于读书自己到底怎么看,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又有多少,性格差异的影响又在哪里。第二,选择:面对图书馆的藏书,我像个仓鼠。什么样的书才是有教益的,读书的顺序是什么,知识的框架结构又该怎么形成?第三,读书方法:之前读了那本
6、《如何阅读一本书》,大致上有了一个了解,可是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另外,古人厕上马上读书,可是效果怎么样我觉得堪忧,很难看得进去。这三个问题一时是解决不了的,还是等着我花点时间,走点弯路来摸索吧。但有一点,投入时间和精力,否则不会有收获。正如牛逼的马克思,把大英图书馆坐穿,才能在历史哲学经济社会人类学方方面面开花。1.先来看作者。阿德勒,第一次了解这个人。做学生的时候投的弗洛伊德的门下,读完了梦的解析,学习了精神分析学说;之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学说,对于弗洛伊德把所有的问题归到童年,归到性压抑有不满,对于夸大梦的作用有不满。于是从精神分析学派走出,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7、和荣格是同学。看着学者教授之间的撕逼其实还是蛮高兴的,一方面觉得学术之争是高尚的事情,带着光环;另一方面,觉得这些bigname就像小孩子一样,争论来的时候不肯让半分,甚至有的时候攻击范围超出了学术,针对个人的人格。不过,这样也许才真实可爱一些,也让大家在枯燥的学术里开开心。就像看一场无聊的技术性的篮球赛,也许中场时的啦啦队美女的乳白的胸和大腿才是重点。从百度百科上了解了一下他的学术的观点: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核心,强调社会意识。人虽然有本能,但是生下来也是社会之物,社会性的因素更大一些。而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叶浩生认为纵观阿德勒抛弃了弗格伊德的性
8、本能和潜意识,把目光转向社会文化环境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