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

ID:39453601

大小:407.50 KB

页数:97页

时间:2019-07-03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_第1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_第2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_第3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_第4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主题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之三:主讲内容一、主题学的研究史和定义二、主题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三、主题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一、主题学的研究史和定义(一)主题学的研究史主题学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民俗学研究,其后在质疑声中曲折向前,并最终凭借其强健的学术生命力,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比较文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分支领域。19世纪末的德国民俗学研究德国民俗学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演变为研究中心,在对这些出自于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和总结的过程中,学者们不可避免地运用了比较思维,且涉及了诸如

2、友谊、时间、宿命等方面的课题,这样主题学便与比较文学产生了逻辑和事实上的联系。颇富争议的主题学研究主题学自诞生之日就夹杂着不和谐因素,正如韦斯坦因所言,“历史地看,成为主题学(thematology)或题材史(stoffgeschichte)的这门学科从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怀疑,要克服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似乎是困难的”,因为“从克罗齐到德国的精神史(geistegeschiche)和英美的新批评,许多人相信题材(stoff)不过是文学的素材,只有在一出特定的戏剧、一部史诗、一首诗或一部小说被赋予形式之后,它才能获

3、得审美效用”。(美]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陶东风:《文学史研究的主题学方法》,《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第2页。克罗齐:极力排斥主题学克罗齐从美学角度看问题,反对一切与艺术表现相矛盾的概念研究(如实证主义研究),而侧重于题材分析的主题学就恰被归类为实证精神的产物,所以他极力排斥主题学。巴尔登斯伯格:主题学缺乏科学性法国学派的巴尔登斯伯格虽然肯定了主题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但却认为主题学缺乏科学性,“这种研究似乎对材料比对艺术更感好奇,对

4、隐秘的遗迹比对艺术家的创造性更感兴趣;在这里,人们对杂乱东西的关心胜过事物的特征。因此,当谈到真正的文学作品时,流浪的犹太人,伊诺克·阿登,浮士德原型,或唐璜等,都可能被作为这种研究的对象,但其目的则几乎和艺术活动的目的相反”。[法]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阿扎尔:主题学实证方法之局限法国比较文学界的巨擘阿扎尔(PauHazerd,1878—1944)则进一步指出,主题学的实证方法还不够纯粹,并不能保证研究范围

5、集中于文学之间的具体联系和影响关系上。美国学派中依然有人排斥主题学视平行研究为准则的美国学派中依然有人排斥主题学,“在韦勒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中不设主题学专章,甚至在书后的索引中都没有出现‘题材’或是‘主题’的字样就是证明”。在他们看来,文学性色彩淡薄无疑是主题学最令人诟病之处,“它提不出任何问题,当然也就提不出批判性的问题。材料史(stoffgeschichte)是文学史中最少文学性的一支”。[美]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美)韦勒克、

6、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00页。主题学受非议之原因主题学受到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双重非议的原因与自身的兼容特点密不可分,它的研究方法既含有注重材料考据和实证分析的“影响研究”,又有强调文学审美和文本内部分析的“平行研究”,这也因此导致了学者对其定位的不清晰。诘难导致生机诘难一方面给主题学带来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磨难中不断绽放出自身价值和魅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学者梵·第根就公开赞同主题学,并积极探讨定义,“把题材、主题、典型的研究类别称为‘主题学”。(法]梵

7、·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7页。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主题学在德、法、美等国家大放异彩,催生了一批重量级的学者和作品。60年代,德国学者编撰了主题学词典,随后于1966年出版了理论专著《题材和题材史》。在法国,《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和方法论》一书为后来的主题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在美国,哈利·列文(HarryLevin,1912—1994)的专著《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于1968年诞生。同年,《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1973)著作中设章分析了主题学的历史、内容和形式。7

8、0年代同类作品《比较文学研究引论》辟“主题与渊源”专章讨论了主题学的价值。80年代中期,主题学研究格外突出,不仅吸收借鉴了许多方法论,如形式主义、原型批评、文化人类学、接受美学等,也在此指导下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我国的主题学研究我国的主题学研究同样始于民俗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和钟敬文的《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及赵景深的《中西童话之比较》等运用比较文学的思维来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