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

ID:39436733

大小:422.1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03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_第1页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_第2页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_第3页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_第4页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业往来的核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同业往来的核算教学目的与要求各商业银行之间由于资金划拨、款项汇划等,要发生资金账务往来。各商行之间相互调剂资金,进行资金拆借,也是同业往来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同业往来的内容;掌握同业往来的核算。教学重点1.同业存款的核算2.同业拆借的核算3.跨系统汇划款项的核算第一节同业存款的核算一.概念和形式二.科目设置三.同业直接往来的核算四.同业往来差额的清算一、同业存款的概念和形式概念:各金融企业之间,由于资金划拨以及办理货币结算,而相互代收、代付款项所发生的资金往来。发生的两种情况:1、同城中国人民银行未设立票据交换场所,商业银行

2、相互进行资金清算。2、地域性银行委托全国性银行代办全国业务形式:1、单向存放款2、双向存放款项二、同业存放的科目设置存放同业款项(资产类)同业存放款项(负债类)三、同业直接往来的核算单向存放款项的核算本行使用“存放同业款项”他行使用“同业存放款项”如本行收款时,本行借:存放同业款项贷:活期存款——收款人户他行,借:活期存款——付款人户贷:同业存放款项双项存放款项的核算约定使用本行提出票据,通过“存放同业款项”本行提入票据,通过“同业存放款项”四、同业往来差额的清算按规定每10天清算1次,于旬后3日内办理,指定一方为主动清算银行。同业存放款项余额

3、>存放同业款项余额,应付资金借:同业存放款项贷:存放同业款项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款项余额<存放同业款项余额,应收资金借:同业存放款项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贷:存放同业款项第二节同业拆借的核算一.同业拆借的概念及规定二.账户设置三.同业拆借的会计处理一、同业拆借的概念同业拆借指跨系统的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临时融通资金的一种短期借贷行为。一般规定:1、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2、分为同业头寸拆借和同业短期拆借。期限分别为7天和7天以上4个月以内。3、不能用现金方式进行直接拆借。4、拆出资金的范围只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和留足

4、备付金后剩余的款项。二、同业拆借的账户设置1、“拆放同业”和“拆放金融性公司”(资产类)2、“同业拆入”和“金融性公司拆入”(负债类)三、同业拆借的会计处理1、拆出行的处理拆出资金,借:拆放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贷: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收回本息借: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贷:拆放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金融企业往来收入2、拆入行的处理拆入资金借: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贷: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归还资金借: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金融企业往来支出贷: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练习中国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向同城福建兴业银行融入资金2000万元,期限20

5、天,利率3.28%,请做出中央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的会计分录。利息=2000×3.28%×30/360=5.47万元第三节跨系统汇划款项的核算跨系统汇划款项金额在50万元以下,通过商业银行转汇。50万元以上的通过央行转汇。一.“先横后直”的转汇方式二.“先直后横”的转汇方式三.“先直后横再直”的转汇方式先横后直1、适用范围2、程序:3、核算汇出行(工行)A地转汇行(建行)A地汇入行(建行)B地同城票据交换联行往来借:活期存款贷:同城交换清算借:同城交换清算贷:辖内往来借:辖内往来贷:活期存款先直后横1、适用范围2、程序3、核算汇出行(工行)A地转

6、汇行(工行)B地汇入行(建行)B地联行往来同城票据交换借:活期存款贷:辖内往来借:辖内往来贷:同城交换清算借:同城交换清算贷:活期存款先直后横再直1、适用范围2、程序3、核算汇出行(工行)(A地)汇入行(建行)(B地)代转行(工行)C地转汇行(建行)C地联行往来票据交换联行往来借:活期存款贷:辖内往来借:辖内往来贷:同城交换清算借:同城交换清算贷:辖内往来借:辖内往来贷:活期存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