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20778
大小:43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3
《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第十二章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第三节居民消费第一节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内容框架结构重点自学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第一节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一)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量:是从社会经济总体进行考察的,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活动,即社会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的标志,通常可用社会总产品来表示。(二)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总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即一国国民(不管在国内或国外)在一年内生产的最
2、终产品。2.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即不管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只要在某国土上生产的都算。价值形态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物资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创造的新价值,其量上表现为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剩下的那部分社会净产出。国民收入构成实物形态3.国民收入(V+M)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额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VM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第三产业的
3、发展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三、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定义: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政府、企业、劳动者分配的结果:形成三种原始收入政府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税金企业利润工资上述分析可见,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分配中必须采取各种正确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调节处理好三者的矛盾,以便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4、分配。与原始收入相对而言,再分配获得的收入表现为派生收入。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既高速又平衡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全面发展)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再分配的途径劳务费用价格杠杆银行信贷国民收入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防止差距过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2.按资分配的形式一般居民凭货币所有权得到的利息、或股息、红利等。职能资本所有者得到的利润、利息、地租等。存在剥削性质。一、按资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按资分配1.概念按资
5、分配就是按资本要素进行分配。(二)按生产要素分配1.概念及实质p248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实则是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2.市场经济条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要求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二、马恩设想的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含义按劳分配指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2、马恩设想的按劳分配实现的前提条件3、马恩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内涵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6、分配的根据:劳动。分配的尺度:劳动时间。分配的主体:社会。分配的手段:直接领取消费品。◆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即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商品经济已经消亡,个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必要的扣除。三、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局限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是社会。按劳分配中包含了某些非劳动收入因素。劳动者所得,既取决于个人的劳动量,还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按劳分配通过市场实现。分配过程与消费过程分离,为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提供可能。四、中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
7、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的依据: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劳动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资本收入风险、机会收入技术、信息、房地产收入社会保障收入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形式:多种多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