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

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

ID:39404034

大小:496.6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2

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_第1页
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_第2页
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幽门螺杆菌综述及传播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幽门螺杆菌综述在过去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1982年,两名澳洲科学家JRobinWarren和BarryJ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由于巴伦.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这一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他们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如胃酸、胃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有规律

2、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因而曾经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然而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幽门螺杆菌也是人类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下面我就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其传播防治进行归纳总结。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阴性,呈螺旋形或弧形弯曲状的微需氧菌,长2.5~4.0um,宽0.5~1.0um,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有菌毛,运动活泼。(如上图)当用抗生素治疗或胃粘膜发生病理性改变时

3、,幽门螺杆菌可由螺杆状转变为圆球形(如下图所示),这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当条件适宜时,又可回复成具有活力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迁延不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ylori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其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藏”有H.pylori;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约54.7%。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侵袭因子和毒素。与侵袭密切相关的物质为尿素酶、鞭毛和菌毛等;毒素包括VacA和

4、CagA.1、HP如何突破屏障定居在胃粘膜?1、尿素酶分解胃粘膜组织渗出来的尿素,在菌体表面形成“氨云”,中和胃酸缓冲PH,形成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微环境。2、运动活泼,通过鞭毛运动穿入胃黏膜表面的稠厚黏膜层,到达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3、依靠菌毛等黏附定植于细胞表面幽门螺杆菌产生空泡毒素A(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这两种主要外毒素。空泡毒素A(VacA)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空泡样病变,诱发人消化性溃疡。而CagA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一、幽门

5、螺杆菌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1、“漏屋学说”2、“胃泌素联系学说”。“漏屋学说”: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因子VacA使得胃粘膜上皮细胞空泡样病变,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加重空泡样变。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主要为CagA)激活巨噬细胞释放的IL-8(白细胞介素-8,趋化因子对多种白细胞有趋化、激活作用)以及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趋化中性粒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酸腐蚀并进而产生炎症或溃疡。“胃泌素联系学说”: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导致局部微环境pH改变,阻断了胃液pH对胃窦

6、G细胞胃泌素释放的反馈抑制机制(当胃窦部PH<2.5时胃泌素释放受到抑制,PH达到1.2时,胃泌素分泌完全停止),增加了胃泌素的释放,刺激促进壁细胞对盐酸、主细胞对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使胃黏膜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高胃泌素血症、高胃酸、高胃蛋白酶原血症恢复正常。二、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可能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窦部粘膜组织损伤,使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相应减少,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中和胃酸,胃内PH升高,胃内高PH升高状态有利于细菌繁殖并促进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

7、皮细胞后激活炎症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自由基和一氧化氮释放,同时刺激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氧化爆发时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和活性氧可作用于基因组DNA,导致DNA分子断裂突变,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幽门螺杆菌CagA通过细菌IV型分泌系统转运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胞质内,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胃上皮细胞增殖异常,诱发细胞癌变。一、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用C13或C14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UBT)。正常人的胃中是不存在尿素酶的,当被幽门螺杆菌所感染后,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通过检测呼出的

8、CO2,根据其是否被标记进而判断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二、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防治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口—口、粪—口、污染水源都是其传染途径。目前对幽门螺杆菌采取的疗法主要是三联疗法: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生素联合的疗法。目前使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