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

ID:3937671

大小:491.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25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_第1页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_第2页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_第3页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_第4页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3卷第12期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12月V01.23No.12JournalofChongq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Dec.2009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姚吉云(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摘要:阐述

2、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指出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等措施,以留住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关键词:心理契约;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0924(2009)12—0052—05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高科技企业生产总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然而,当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知识

3、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他们往往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如何防止这类人才的流失,为企业的发展留住人才,已成为众多国内高科技企业管理层必须面对和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心理、情感层面切入,分析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问题。1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高科技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实体。统计资料显示,高科技企业员工有90%以上是知识型员工,这些员工一般都是年轻

4、的、受过良好教育、具有高期望值并有灵活性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从这一概念出发,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其特点如下:1.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相应的专业特长。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大多都是年轻员工,他们受过系统的教育,求知欲望强,有自已的学习方法,知识面较开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素养,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2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高科技企业的

5、知识型员工从事的都是创造性的工作,不同于体力劳动,主要是依靠个人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故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做着最大的尝试,不愿俯首听命,任人驾驭。1.3具有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社会认可的强烈愿望。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到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收稿日期:2009—09—05作者简介:姚吉云

6、(19r79一),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万方数据姚吉云: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53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1.4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在高科技企业中,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而这一资产却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之中,是企业无法拥有和控制的。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

7、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做出承诺。1.5工作规程个性化且工作成果不易测量和评价。知识型员工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他们的工作是大脑复杂的思维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自治性、自主性强,外人无法窥视和控制。由于他们的工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智力投入,其工作产品无形,难以测量,而且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往往是多个知识型员工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难以分割。这给衡量个人绩效带来了困难。2心理契约的含义及理论模型2.

8、1心理契约的含义。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组织心理学家AI研Is(1960)提出,其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相互理解,他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后来,Levinson等人(1962)通过对一个公共事业单位874名雇员面谈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存在,认为心理契约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