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ID:39370643

大小:16.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1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菱形》教学设计双辽市第四中学单丹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2.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2、过程与方法: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菱形教具、剪刀、

2、纸教学方法:动手探索、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讨论、合作交流活动准备:课件、三角板、菱形教具、剪刀、纸教学过程:1.发现新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平移平行四边形一条边,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边长度的变化和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菱形的定义。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板书)设计说明:多媒体软件几何画板,有较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的定义,同时加强了与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对比性。2.让学生欣赏几组图片,感受生活中菱形的存在。设计说明:学生先自己举例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再欣赏教师收集的菱形图案,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数

3、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3.探究新知:探究:菱形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探究、归纳。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横对折,再竖对折(如教材P107的探究),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是菱形纸片;对比菱形和矩形的图像,形成对比,让学生描述出菱形的性质。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

4、等合情推理能力. 4.证明菱形性质。(1)先让学生分析证明思路。(2)指名让学生板演。设计说明:让学生分析思路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也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通过讨论,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板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可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证明菱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很多学生在书写格式上有困难需要老师指点、纠正、强调、规范。 5、证明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1)学生根据上面例题,画图写出已知

5、、求证。 (2)学生板演,用不同方法解题。 设计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写已知、求证,有助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证明此定理可全等方法将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等腰三角形和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用面积等将菱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一题多解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散性思维6.基础训练: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和8cm,那么菱形的面积是_____.4.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

6、一条对角线BD恰好与其边AB的长相等,求这个菱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5.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设计说明:深化知识,巩固新知。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菱形的性质,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7.拓展提高:在菱形ABCD中,若∠B=60°,点E、F分别在AB,AD上,且BE=AF,求∠AEC+∠AFC的度数。ABEFDC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菱形的性质,提

7、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8.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由学生小结,互相补充,教师总结设计说明:可使本节内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9.布置作业必做题:数学书p57:练习1,2选做题:同步解析p36:5设计说明: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