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ID:39364484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1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背诵古诗。2.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以旧代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传说故事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 指导预习古诗《乞巧》,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

2、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自读古诗。  3.学生汇报学习效果。  (1)读准字音。  乞qǐ 巧qiǎo 霄xiāo 渡dù 牵qiān 尽jìn  (2)掌握字形。  乞-气 巧-亏 宵-霄 渡-度  (3)指导书写。  “乞”字不要多写一横。 “霄”上部是“雨”字头,书写时要把字的上下结构笔画安排得当。  三 学习古诗《乞巧》,掌握方法  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林杰,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

3、对他有哪些了解?(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能赋诗,下笔成文。)  (2)根据注释及对资料的理解,请你说说“乞巧”的含义。(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七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又名七夕。它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3)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给以补充,了解“乞巧”的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3.懂诗意,展想象。  (1)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典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  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  

4、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句意: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  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句意: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  乞巧:指向织女乞求智巧。  句意:人们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智巧。  第四句:穿尽红丝几万条。  句意:人们将五彩线从针孔穿过,有万条之多。  (2)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  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后两句将人们乞巧的事交代得很清楚。  (3)朗读

5、古诗,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  (4)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都会有哪些心愿吗?(当时的人们会乞求自己手巧,能编出漂亮的好饰物;会乞求自己的织布手艺高超,织出美丽的绸布……)  4.悟诗情。  作者能很清楚、简明、生动地把神话传说与乞巧节相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也给了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

6、  5.背诵古诗。(小组背,自由背。)  6.讲故事。  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能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定乞巧节的初衷吧!(故事讲清楚,给予指导。)  四 总结学习方法  1.祖国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们,语言文字和传奇的故事都在引领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去感悟、去想象中国文化,感受人间真情。  2.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掌握这一方法,你们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古诗,掌握古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