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ID:39361427

大小:1.2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1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_第1页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_第2页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_第3页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_第4页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mcm-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催化INDUs,nuALCATALYSIS2007年第15卷增刊MCM一4l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张国英,龙金林,谢莉莉,王绪绪,付贤智(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在高真空条件下通过有机金属铜前驱体二甲胺基一2一丙氧基铜与MCM一4l表面羟基的相互作用得到一种能稳定存在的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IR、XRD、xPs与DRS结果表明,该络合物通过铜前驱体整体键合在分子筛表面上得到,中心金属铜仍以二价的形式并以四配位的状态存在,此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并没有改变分子筛载体的介

2、孔结构。关键词:Cu[OCHMeCH2NMe2]2;MCM一4l;表面有机金属;金属络合物沸石分子筛作为环境友好的高效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大孔道尺寸和高比表面积介孔分子筛,由于可用于有机大分子的催化反应,而备受关注。但介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差和表面惰性,这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通过表面修饰制备表面活性中心和改善其稳定性是近年来分子筛研究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由Basset和scott等提出的表面丙醇Merk—schuchardt公司。其他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MCM一41分子筛按照文献

3、【21以Na2Si307作为硅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MABr)作为摸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模板剂通过流动氧气于500℃焙烧20h除去,得到的样品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实具有良好的介孑L特征。cu[oCHMeCH2NMe:]:(Me=CH,)是参考文献[3]通过Cu(OCH3)2与二有机金属化学(Su如ceO唱arIometallicChemis缸y简甲氨基一2一丙醇的醇交换制彳导的,产物经60℃真称SOMC)被认为是改性包括沸石分子筛在内的各种氧化物催化剂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洁净的固体表面与有

4、机金属化合物的原位反应可以在一个固体表面得到具有明确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依赖于后续处理还可以制备出氢化物、氧化物和单点金属有机物种等高活性催化剂。有机金属铜前驱体Cu[oCHMecH2NMe:]:(Me=cH,)由于其较温和的分解条件,已经被用于固体表面负空升华提纯后通过IR光谱鉴定与文献报道一致[4】,使用前为防止水解保存在充满高纯N:的手套箱中。1.2合成与表征铜前驱体与MCM一41的反应是在一带有znse(红外光透过范围4000cm_。一400cm’1)窗片的玻璃原位红外池中

5、进行。一定量的分子筛首先在动载纳米铜的MOCVD制备¨J。态真空下(133.32×10“Pa)500℃脱水处理3h,本实验是在高真空条件下利用金属有机前驱体(铜的二甲胺基一2一丙醇盐)与MCM一41载体表面的羟基的相互作用合成表面有机铜络合物,发现此络合物真空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能稳定存在,并对此络合物的配位、价态等化学状态进行了初步冷至室温后引入40kPa高纯氮气,再在液氮温度下用一个注射器引入前驱体的正戊烷溶液。在室温下抽空除去高纯氮气和正戊烷溶剂后,加热体系到80℃并保持10h。最后抽空除去未反

6、应的前驱体,即得到表面有机铜络合物。整个反应过程利用原位探讨。Fr—IR光谱(Nic01etNexu8670n1R)跟踪监控。1’实验部分800原子吸收光谱以及V撕oELⅢ元素分析仪(EA),1.1试剂与原料的合成紫外可见漫反射谱(VarianCarry500型UV—VIS—Na2Si307Sig眦一Aldrich公司;二甲氨基一2一NIR)以及x射线衍射(BmkerAdvaIlceD8)表征。作者简介:张国英,1982年生,山东省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光催化研究方向。通讯联系人:王绪绪。E—mail:

7、xw柚g@£m.edu.饥合成的表面络合物分别由PerkinEhnerAAnalyst增刊张国英等:McM一41表面有机金属铜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5092结果与讨论2.1表面络合物的m表征McM一41分子筛经500℃真空处理4h后仅在3742cm叫出现孤立硅羟基的振动吸收带(图la),室温下引入一定量的铜二甲胺基一2一丙醇盐McM一41分子筛骨架Si—O—Si的扭曲振动吸收带由816cm。1移到804cm~,(图lc)这是由于Cu[0cHMecH:NMe2]:分子已与表面羟基发生了强相互作用所致[5】。

8、Cu一0对称伸缩振动(614cm一)的增强表明Si—O—Cu健的形成。此过程中GC—MS和红外光谱分析均未检测到气相产物,元素分析结并除去溶剂后,IR光谱在(2973—2792)cm~、果表明,合成样品中c/Cu与N/Cu分别为10.7和l460cm~、l38lcm~、1335cm~、947cm一1和2。38(C%=3。18,N%=O。82和Cu%=1.56),836cm一区域出现c—H键伸缩、弯曲和摇摆振动与前驱体中各元素的比值相一致。以上分析表明,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