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

ID:39355210

大小:264.1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01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_第1页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_第2页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_第3页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_第4页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课程教师:王耀华课程课程理论1、课程的词源与概念、影响因素B2、课程的分类A3、课程的流派B课程构成5、课程目标B6、课程内容B7、课程结构C8、课程的设计与实施B9、课程评价的功能与种类A10、课程资源的开发C中国课程的词源:唐朝孔颖达《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中说过:“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西方课程的词源: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是教学科目之义。课程的词源课程的定义三种不同理解的课程:1)课程即知识(教学科目):斯宾

2、塞,赫尔巴特。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加以编排。“六艺”“七艺”就是2)课程即经验:杜威提出,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麦克唐纳、斯滕豪斯、布拉特。目标、内容、评价为一体,包含多种因素。古德莱德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课程的定义:课程所学学科的综合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具体含义: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

3、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实施的。课程的意义:P114C影响课程制定的因素: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需求问题:课程与学科、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科是根据教学目的划分的不同教学内容,形成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为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和狭义的课程混用。教材是学科的具体内容,是学科呈现的具体载体。课程不仅包括学科、教材,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时限等。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学科知识体系,还应包括情感、意志、技能体系等经验方面的体验。课程的类型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的内部逻辑,较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基

4、础概念原理;缺乏联系和应用,忽视学生的兴趣(P115深度连接)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杜威;注重学生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核心;学科支离破碎,对教师、教育设施要求高,易造成“活动主义”分科——综合P116综合课程:多门学科联合构成;又称“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课程的类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央——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提出的,我国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显性——隐形显性课程:公开课程隐性课程:师生关系,学风等,杰克逊《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此概念知识——能力知识——实质课程能力——

5、形式课程分科课程: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式”课程;赫尔巴特从培养兴趣出发论证分科课程合理性;斯宾塞着眼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论证分科课程的价值。综合课程: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优点: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缺点:不利于一些学科内容系统和深入的教与学;教材编写难度较大。我国“三级课程”P1291、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2、地方课程,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

6、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3、校本课程,某一类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P129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化1、促进教师自主意识提升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完善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形式教育课程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奇主张:应开

7、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有迁移作用。评价: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实质教育课程论代表人物:斯宾塞。主张:应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商业等具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实质学科。传授实用的知识能为他们以后从事某中职业做好准备,至于发展智力则是无关紧要的。评价:重视学科的实用意义,为实科中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根据,但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忽视发展智力,因而也是片面的。练习题:1、“课程”一词最早

8、出现于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