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

ID:39353214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1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_第1页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_第2页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_第3页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_第4页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膏方宜“以平为期”中医膏方是中药剂型之一,又称膏滋药,是有经验的中医师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运用中医理论,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开出复方汤剂,后经精细加工而成的膏方成药。它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用药特色,可滋补调理,补虚疗疾,这个“滋”具有慢慢地缓补,通过“缓补”以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有润物细无声的功能。膏方能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但也包含了救偏祛病之义。膏方的“补”应理解为“删有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遵循辨

2、证论治法度,兼顾祛邪治病。膏方既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也体现了“治已病”的思想。秦伯未“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因膏方服用时间长,医者必须深思熟虑,立法力求平稳,不能小有偏差。偶有疏忽,与病情不合,医生与病家皆遭损失。故开一般处方易,而膏方之制订难。根据祖辈和李学铭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教悔,我深深体会到:膏方主要要强调一个“和”字。膏方不惟补.以平为期。膏方食用得当,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第二年少感冒,有些病人原有的慢性病症状也能得到改善。但服用不当也会有副反应,第二年春夏厌食、困倦,有的夏季特别怕热,有的出现皮疹、齿浮

3、、鼻衄、便秘、低热等暑热症状或慢性过敏反应。现在临床上有些膏方为了迎合人们喜补的心理而一味的投补药,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和”字主要体现了膏方中的“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精液平衡、五脏六腑平衡”的原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和特色,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有些慢性病可以通过膏方治疗起到较好的疗效。其实,一年四季均可为患者加工膏方。有些病既要调理又要治疗,汤药虽然有效,但时间长,中药口味又欠佳,病人难以坚持服药,而膏方是缓补慢治,又避免了口味欠佳的缺点,一勺膏方的药效就相当于一袋汤药.膏方通过药效的缓慢释放

4、,连续不断地发挥作用,来调理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如月经病、不孕证及有些女性在30岁以后就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肝肾不足、月经不调、睡眠差、腰酸腿疼等现象,甚至出现经闭不行等早衰现象。膏方治养结合,调补相宜,益气养血、平衡阴阳、药物作用稳定而且持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病、中风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痛、性功能障碍、老年人腰腿痛、各种手术后气血未复、产后、放化疗后或大病后气血不足等,均可以四季膏方调治。二、膏方的平衡原则及注意点(一)膏方的平衡原则7 1、切忌滥补,宜阴

5、阳平衡:朱丹溪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倡导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在临床中是十分有用的。在配制膏方时,要常常“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也要注意泻阳补阴。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方中用滋阴药补阴;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以温阳药以补阳。阴阳两虚者,就当阴阳两补。如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应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补其偏衰,抑其偏盛,纠正人体阴阳的不平衡.2、动静结合,气血平衡:若“气血不和”则“百病乃变化而生’,气为阳,血为阴,血之运行全靠气

6、之推动,气不足或不畅,必然影响血液运行而形成瘀血,故气虚、气滞皆可导致瘀血。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动静结合以致气血平衡。如冠心病人常因气血不足、瘀血内停,不通则痛,胸痹心痛乃作。若用由黄芪、党参、丹参、赤芍、葛根、降香等药物为主再加血府逐瘀汤等每获良效。3、补而勿滞,精液平衡:<素问·六节脏象论》说:“津液相成,神乃自主”.津液代谢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若三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水液停滞

7、等病理改变。所以,在膏方中要注意滋补阴液,但又要防止过分滋腻,阻碍中焦之气血精液的运化。津液停聚则为湿、为痰,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生化津液,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化湿祛痰之品,常配伍苍术、霍香、陈皮等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生津之功。4、补泻结合,五脏六腑平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如有些长期失眠的病人要补心而泻肝,肝木偏旺是当今失眠症的发病基础,而“心气不足”又是主要现象,所以要补心泻肝,以达平衡五脏功能。

8、临床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辨证如取附子温寒散凝,振奋心阳;同时又取大黄通腑排毒;五脏六腑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又如脾不健运、痰热交蕴,不少冠心病患者胸闷心悸频发,神疲乏力,纳谷不馨,口中粘腻,值此之际,万不可执常法治之,妄用养心宁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