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

ID:39349904

大小:16.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1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_第1页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_第2页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_第3页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_第4页
资源描述:

《《力在哪里》说课稿——闵江昆2012.5.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力的经验为基础,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力是无形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建立是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操作中的思考是本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本概念。二、说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

2、的科学素养,它包括,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3、能够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科学知识: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三、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

3、课件、自行车、弹簧秤、橡皮泥、玻璃珠、香蕉。【学具准备】分组配备玻璃珠、橡皮泥、弹簧秤、香蕉、一个空书包、一根线、一张记录单。这些材料看似杂乱无章,但却与本课的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这四种材料都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各种力的存在、力产生的效果及力的要素。其中,学生可通过拍、踢、滚、推、抛、压等方式来玩篮球,从中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也渗透了推力、弹力、和重力的知识;在玩弹珠和磁铁小车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弹珠间的碰撞是一种外力,而磁铁间的吸引则是一种内力;气球可吹、可拉、可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4、同时也渗透了压力、弹力和反冲力。四、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遵循这些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二)实验探究,寻找秘密;(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玩顶腰游戏,然后谈一谈游戏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出并板书课题——力在哪里。紧接着,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还有力的存在?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已

5、见。(二)实验探究,寻找秘密1、分组实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到力之后,我出示了一组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从实验中发现力的有关信息。各小组按照这样几个步骤来探究:(1)选出小小记录员;(2)商量玩法,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动手实验,收集信息;(4)用自己善长的方式填写实验记录单。2、分组收拾材料,整理信息。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先要求学生30秒迅速收拾材料,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然后给时间学生在组内进一步整理和完善实验记录单,回顾游戏过程,梳理实验现象,最后将记录单张贴到黑板上。3、全班交流,收集整理信息。贴完后,再请各组代表

6、根据实验记录单来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策略一:一开始,学生一般会按自己的思路无序地描述实验现象,那么我会引导学生按照玩材料的顺序来依次描述,先完整地描述完一种材料的玩法和看到的现象,再介绍第二种,这样就能有序地,不重复,不遗漏地描述各种实验现象了。策略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常常带有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而不能科学地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发言准确、有条理的学生进行鼓励,适时点拨、提炼新知,激励其他人认真倾听“取人之长”,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4、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讨论,对组内收集到的信息进行

7、分析、归类,找出各种实验现象中的共同点,然后在空白实验单上记录分类情况,并展示出来。在学生汇报分类结果时,我会请学生说一说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如果学生归类正确,就可能通过分析自己组的分类依据,从而得出这两个的结论,教师有序板书。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由于探究能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有准确的表述,那么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引导,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学生可以比较轻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