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

ID:39341929

大小:49.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1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1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2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3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4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5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6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7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8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9页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_第10页
资源描述: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及悲剧因元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水浒传》的悲剧内涵[摘要]:《水浒传》以历史和传说中的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故事为基本素材,描述了一场人民起义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小说起于高俅发迹,迫害忠良,终止于梁山英雄被奸臣谋害,魂聚蓼儿洼。内容完整统一,在最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反抗压迫、反抗不平的英雄人物,描述了由个人复仇反抗到反贪官、杀豪强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以及不幸的结局。《水浒传》的招安结果与悲剧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本论文从招安的时代背景、儒家的伦理道德、宋江的个人因素以及历史的局限等

2、四个方面论述造成招安的悲剧内涵,并由此揭示招安的必然性。[关键词]:招安;悲剧;忠义;宋江;生产关系;历史必然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对中国的白话文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作为一部著名的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不但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更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水浒传》给人的最深印象,莫过于贯穿全书无比鲜明的爱憎立场及令人悲悯的失败结局。我们深入思考这种悲剧结局的原因时,不难想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

3、,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水浒传》中的义军走向接受招安投降的道路,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分析,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分析了水浒传起义的全过程,尝试从本质上剖析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一、《水浒传》全书概况《水浒传》全书共120回,可分六部分:1、1回--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2、72回--82回,义军同官军对抗

4、、受招安。3、83回--90回,奉命征辽。4、91回--100回,征田虎。5、101回--110回,征王庆。6、111回--120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以悲剧告终。《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

5、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水浒传》又是统治者与叛逆者共同的悲剧,这是由二者共有的两种悲剧性内涵(悲剧的实体性内涵:社会与历史周期律之间的冲突,悲剧的观念性内涵:人性与奴性的冲突)所决定的。而从作者的观念世界与《水浒传》小说世界的内在联系看,水泊“梁山”既是作者抗上意识的衍化,也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折射,同时也是作者忠义价值观念的投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浒传》的悲剧也就是作者施耐庵观念的悲剧。二、时代大背景下的梁山起义(一)、民不聊生的政治背景1、腐败的政治统治。北宋徽宗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经

6、济萧蔽,以高俅、童贯、蔡京为宠臣代表的腐朽统治集团倚势恃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无恶不作。他们的亲友朋党更是横行乡里,仗势或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或任意淫垢他人妻女;或肆意搜到民财,正所谓“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贻遍,盗贼官吏,唯事诛求”,以至“嗷嗷之声,比比皆是,民心散畔,不绝如丝”。2、百姓的苦难生活环境。当众多强势集团走马灯似地对百姓刻剥诛求、有恃无恐之时,广大城乡民众的唯一生路,恐怕就是放下谋生之具,齐操刀枪。——不为鱼肉、当为刀俎!只有自己也能作“强梁”,才有望苟全性

7、命于“强梁”之世。正是这种社会现实,才出现了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如李逵、阮氏三雄、解珍、解宝、张横、张顺、石秀、顾大嫂等的奋起反抗,投身到起义造反的队伍中来,也有了那些处于社会中上层及一些原属封建营垒中的人物因遭受这样那样的迫害而“逼上梁山”,如世袭贵族柴进,将门后裔杨志,大地主卢俊义也都先后卷入起义队伍的行列,这些都反映了乱世民众无所依归的两难境地。(二)、时代的主流思想——“忠义”思想1、“忠义”的思想统一。晁盖一死,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便下令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8、。聚义本来是聚众起义,也就是团结起来共同造封建朝廷的反。而忠义则是以忠君为核心,让人们做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奴才,一字之改。标志着梁山起义革命目的和政治纲领的根本变化。作者从各个角度,浓墨重彩地凸现“义”这个最高道德规范。写人的性格特点,突出其“义”。如林冲,其自画像曰“仗义是林冲”;如晁盖是“平生仗义疏财”;如武松是“义勇真男子”。写好汉的劫取财物,也强调其为义举,如智取生辰纲,反复称其是“劫取生辰不义财”;梁山泊的聚会之地,称为“聚义厅”,突出其凝聚力:“聚义厅前,开几番聚义之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