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

ID:39338357

大小:379.81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7-01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_第1页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_第2页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_第3页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_第4页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学派的贡献和局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中国社区学派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内容:社区学派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主要工作及主要作品理解社区学派对于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认识社区学派在中国社会学史上的重要位置及其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影响。170第一节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学教学和研究的一般情况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陷入全面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肆意的掠夺和破坏,极力摧残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严重破坏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中国的教育和研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打断和阻碍了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270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遭到很大破坏。

2、从1937年以后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学发展可分两个阶段,发展中心有两次大的转移。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分为沦陷区和西南地区。370在这时期各大学社会学系的发展从总的形式看是处于低潮时期。尤其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社会学力量雄厚的地区,因战争的原因,致使社会学课程减少,学生人数下降,师资队伍不稳定,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教学和科研无法正常进行。4701938年后,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陆续迁至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社会学者也集中在此,西南成为社会学

3、的中心,他们在那里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工作。但是,因战争的破坏和条件的限制,严重的制约了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570抗战胜利以后,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社会学者,陆续返回原地恢复教学和科研活动,社会学的中心又转移到内地。这是中国社会学的建设时期,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危亡的关头,社会学者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紧跟社会形势发展,使自己的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670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进行建设农村和人口普查实验,培养人才,结合战时与实际部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和少数民

4、族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并对一些重要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为社会学的中国化不懈努力。与此同时,西北解放区的社会调查和研究,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770在民族危亡时机,为了保存中国文化遗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继续进行,以培养更多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社会有用人才,大部分高校被迫纷纷迁移到西南各地。一、抗战时期西南社会学基地的建立870据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统计:战前专科以上的学校共108所。因战争迁至后方的有52所。停办的有17所。其余的或是原设后方,或原设上海租界,或是教会大学所在沦陷区勉强维

5、持办学。9701939年以后,在内地的部分学校也因各种原因陆续迁至西南或停办。随着社会学者和高等院校迁至西部和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四川就成为社会学界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中心成为社会学人才培养的基地。1070在云南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大学。贵州有大夏大学。四川成都有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1170在重庆有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乡村建设学院、社会教育学院等。这些学校都继续开设社会学系,其他大学也开设社会学课程

6、。1270当时知名的社会学者:孙本文、吴文藻、陈达、吴泽霖、陈序经、许德珩、李宅安、龙冠海、李景汉、潘光旦、柯象峰、李树青、林耀华、晏阳初、费孝通、张世文、戴世光、付尚霖、蒋旨昂、张鸿钧等都云集在这些学校。1370他们开设社会学课程,讲授社会学理论,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政府机关也迁至西南地区。1470(一)中国社会学社在中国社会学社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没有停止,1943年他们在重庆、昆明、成都三地召开了年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战后社会建

7、设”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预计到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指日可待,针对战后的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二、抗战时期的社会学研究机构1570(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主要有陈翰笙主持,在抗战爆发以前,他们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农村社会调查。抗战以后,他们迁到重庆等地,针对当地的情况和抗战的需要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1670(三)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1941年由中国农业银行资助与燕京大学,合作建立。由费孝通负责,又称“魁阁”。为了避免日军的轰炸他们将研究室迁到昆明东郊的呈贡县古城村的魁星阁而得名

8、。在费孝通等人的领导下,对西南地区的农村手工业,以及近代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770主要内容:农村经济生活,社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历史、现状与风俗,城乡关系的变迁,小农经济、传统习惯与现代工厂之间的问题,现代工业管理中的人的关系等。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著作。1870第二节 社区学派对实地社区研究的理论一、西方社区研究理论社区包括三个要素:人口、地域和文化,其中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社区研究的萌芽期是19世纪中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19701887年出版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