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

ID:39338165

大小:1.3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01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_第1页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_第2页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_第3页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_第4页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第一节概述一、知觉(一)、定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特性:1、选择性:object------background刺激特征显著性/知觉者的经验、兴趣、动机、情感等2、整体性:把个别属性综合为整体过去经验的参与,理解对象的意义(三)、分类1、物知觉(object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perception)2、人知觉(personperception)或社会知觉(s

2、ocialperception)社会知觉最早由布鲁纳(Bruner,1947)提出又被称为: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perception)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二、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穿戴、长相、语言、姿势、行为等)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的过程。如对情绪的感知兴奋、愉快时,瞳孔会放大不快、厌恶时,瞳孔缩小,眯眼、皱眉打牌面部表情a)快乐,b)惊讶,c)害怕d)悲伤,e)生气,f)厌恶他们表现出的是

3、什么样的情绪?如对性格的感知三、社会知觉的内容(范围)1、对情绪的认知2、对人格的认知个体具有的较稳定的思维、情感体验与行为方式。反映个体的独特性。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4、对事件与行为原因的推断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第二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第三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刨树刨

4、根,看人看心”一、印象的内涵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对人的看法、认识1、持维度观(dimensionalView)的学者(如Osgood,1977)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维度:评价(evaluation):一个人品质的好坏(good-bad决定着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人及程度如何。能量(potency):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尊重活动水平(activity):一个人是积极主动---消极被动。2、持类型观(typologicalView)的学者(如Anderson&Se

5、dikides,1991)认为人们是以类型的方式来知觉他人。如我们把自己的朋友分类,认为张三是外向的,李四是成熟的,陈五是忧郁的。在日常生活中,以上这两种方式都用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外表: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2、语言“口为心苗,言为心声”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由衷的话

6、已司空见惯。“卖瓜的谁不说瓜甜”3、非言语线索1)面部表情:忧郁—快乐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2)身段表情:姿势V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速度很快:心直口快轻声曼语的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4行为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InferenceTheory)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把他人的外在行为与他

7、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知识来解释的。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概括性认识。所谓的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

8、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已有很多Anderson(1965)的平均模型平均模型(averagingmodel)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四、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sch(1946)的经典研究: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