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35682
大小:690.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01
《学与教的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学习理论基础第二节教学理论基础第三节方法论基础第四节传播学基础理论第五节教学媒体理论开始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达到:熟悉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掌握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和传播学理论基础;掌握教学媒体的本质、以及在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第一节学习理论基础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
2、-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代表人物和学说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华生的剌激―反应说以及斯金纳德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等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2)学习是突然的领悟和理解过程,即顿悟;(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认知主义学
3、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的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3、强调用外部的强化去塑造行为4、注重对外显行为的实验研究5、较多以动物为实验对象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2、学习是完形的出现、顿悟的过程3、强调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4、注重观察、分析内部的心理过程5、较多以人为实验对象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鱼牛”童话(一)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
4、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含义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
5、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
6、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
7、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
8、习情境中的。(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