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20086
大小:771.1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30
《C酶的催化活性和调节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酶的催化活性和调节机制(2)3.6酶促反应动力学3.6.1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酶的中间产物理论酶分子(E)表面与底物(S)结合形成不稳定中间产物即酶-底物复合物(ES),它较底物需要较少的活化能就可继续反应,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酶。因此,ES浓度决定着整个酶促反应速度。S+EESE+P3.6.1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米氏方程当Km=[S]时,则v=1/2Vmax,即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其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Km值即为此时的底物浓度,其单位是mol/L。当Km远大于[S]时,分母[S]不计,则v=Vmax[S]/Km,初速度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当Km
2、远小于[S]时,Km不计,则v=Vmax,初速度与底物浓度呈零级反应。v=Vmax[S]Km+[S]3.6.1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KmVmax12v=Vmax[S]/Km3.6.1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米氏常数(Km)的特性Km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Km最小的底物为该酶的最适底物;Km值与温度、pH等环境因素相关;1/Km近似表示对底物亲和性大小;K3<<K1和K2时,Km≈KsKm随不同底物而异(酶专一性判断指标)米氏方程求解方法Lineweaver-Burk法(双倒数法)横轴截距为-1/Km,纵轴截距1/Vmax,斜率Km/Vmax。缺点:
3、点过分集中在直线左下方,而低浓度S点因倒数后误差较大,偏离直线,影响结果。1v=KmVmax.1[S]+1Vmax米氏方程求解方法Hanes-Woolf法横轴截距为-Km,纵轴截距Km/Vmax,斜率1/Vmax。KmVmax[S]Vmaxv=+[S]Km/Vmax米氏方程求解方法Woolf-Hofstee法v=-Km.Vmaxv+[S]Vmax/Km以v~v/[S]作图,得一直线。横轴截距为Vmax/Km,纵轴截距Vmax,斜率-Km3.6.2单底物较复杂的酶反应多种活性中间产物底物的抑制:酶分子上有两个底物结合位点,一为高亲和性,另一个为低亲
4、和性。当其完全被底物占据时会抑制高亲和性位点的结合作用,使酶促反应速度降低,如果糖二磷酸酶。多个活性部位:有多个亚基、多个活性中心,其动力学实验常很复杂,不符合米氏方程。E+SESE+PE+SESES'E+P3.6.3pH影响下酶促反应动力学E2-ES2-K2K2'EH-+SESH-EH-+PK1K1'EH2ESH2v=Vmax[S]Km)+[S](1+[H+]+K2'[H+])K1'(1+[H+]K1+K2[H+]pH对酶构象的影响即对其解离基团的影响,就是H+和解离基团间的结合与解离的变化过程3.6.4酶的抑制动力学(1)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
5、酶分子中的必要基团发生共价结合,使酶失活。按其选择性差异,不可逆抑制剂分:专一性:仅与活性部位有关的基团反应;非专一性:可与几类基团反应。如有机磷、砷、重金属(Ag、Pb、Hg)、氰化物(沙林毒气)、CO及青霉素等。3.6.4酶的抑制动力学(2)可逆抑制:竞争性抑制:加入I后,Vmax不变,Km变大(K’m>Km)I与S结构相似,但E不能同时与S和I结合3.6.4酶的抑制动力学(2)可逆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加入I后,Vmax变小,Km不变(K’m=Km)3.6.4酶的抑制动力学(2)可逆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加入I后,Km和Vmax都变小,且K’m
6、7、类:pH、温度、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例如溶菌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即具有完整的空间结构,但细胞内pH值约为中性,酶的活力很低,当溶菌酶分泌到细胞外偏酸性环境中pH5时,溶菌酶的活性显著提高。4.1.2别构酶的调控别构酶的特点:一般有多个亚基,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有负责调节的别构中心和负责催化的活性中心。两中心位于不同亚基,或同一亚基的不同部位。别构效应:调节物或效应物与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或稳定酶分子的某构象,使酶催化中心的催化作用受到调节,从而调节酶反应速度和代谢过程。同促效应:酶分子上有两个以上底物结合中心,通过酶上结合底物分子数量而调节其活性8、。异促效应:通过非底物分子的结合调节其活性。4.1.2别构酶的调控别构酶的动力学特征:不遵循米氏动力学方程,具有正协同效应和负协同效应。
7、类:pH、温度、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例如溶菌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即具有完整的空间结构,但细胞内pH值约为中性,酶的活力很低,当溶菌酶分泌到细胞外偏酸性环境中pH5时,溶菌酶的活性显著提高。4.1.2别构酶的调控别构酶的特点:一般有多个亚基,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有负责调节的别构中心和负责催化的活性中心。两中心位于不同亚基,或同一亚基的不同部位。别构效应:调节物或效应物与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或稳定酶分子的某构象,使酶催化中心的催化作用受到调节,从而调节酶反应速度和代谢过程。同促效应:酶分子上有两个以上底物结合中心,通过酶上结合底物分子数量而调节其活性
8、。异促效应:通过非底物分子的结合调节其活性。4.1.2别构酶的调控别构酶的动力学特征:不遵循米氏动力学方程,具有正协同效应和负协同效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