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10696
大小:21.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30
《小学数学观摩课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观摩课有感 小学数学观摩课有感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今年3月23日至3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5522工程小学数学名师即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课堂教学观摩会,有不少收获与体会。翻开听课记录,他们独具匠心的设计跃入眼帘;掩卷沉思他们的举手投足仿佛在脑海中回放。本人结合这次观摩课的设计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教育注重师德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别无选择,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现在我们都在改变这种教育方式。这1
2、2节观摩课都将数学课堂有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要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 如z老师首先出示学校简介信息,抓住学生人数2890这个数请学生回忆自己已经知道的数学知识,然后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上引入新知,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教育,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再如,z老师以计算比赛一组题:1332/2、2/3、1.4/11激起学生求胜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当学生碰到除不尽这个困难时,提问为什么导入新课循环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这样不仅了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而且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诸如
3、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样的导入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也把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不平衡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由课始到结束,都始终做到给学生均衡、平等的锻炼机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师生之间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倾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平等交流与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新景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
4、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玻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二.注重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从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逻辑抽象概括为主要形式。一般要经历不同的认知水平:第一个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或动作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表象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本质的抽象水平(符号阶段)。同时,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这些课共同的第二个亮点就是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的方
5、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如z老师千以内的认识这课,他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后,寻找学生的起点:让学生尝试写一千并说说自己对一千已有的认识,然后开始通过三个活动猜小棒想象小方块猜钱数展开,着重认识一千;接着通过分钱、写数、圈数来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最后总结、延伸。这一节课的精彩我认为在于他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了数感,让学生经历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和发展了数感。活动新颖、有趣,学生兴致高涨,学得津津有味,从而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预定目标。 还有,在千以内的认识课上,老师让学生数出100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但当让
6、他们数出更大的数1000时,教室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以为孩子们手上的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也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出了和其他的小组合作,顺利地数出了1000这个数。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的探究,同时经过老师课前精心的设想和学习材料的准备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而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个五角星。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关注数
7、学的本质,取材来源于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在教学中,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这次观摩课中,所有的授课教师均能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活化教材内容。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三位教师导入虽不相同,但都是从孩子的身边经常接触到的小数,如物品的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入,让学生感到小数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再
8、如z教师上的循环小数一课,课始他用多媒体出示一道题:请你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口气唱完:135│135│135│,当学生刚唱完,电脑屏幕不断地重复出现135│135│当学生一口气唱到没声音的时候,老师提问了:为什么唱下去没声音了?这种现象你在生活中有看到过吗?由此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